字典帮 >古诗 >山中期张芬不至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端
2025-09-07

山中期张芬不至

唐代  李端  

石堤春草碧,双燕向西飞。
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
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
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

山中期张芬不至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山中期张芬不至翻译及注释

《山中期张芬不至》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石堤上的春草绿得宜,
双燕朝西方飞翔。
怅望云天渐渐暮色降临,
佳人不知何处归。
药架上的虫网覆盖严密,
苔井中的水迹稀疏。
谁知道嵇康是多么懒散,
在山中自己关上门扉。

诗意:
该诗词描绘了诗人李端寂静山中的景象,以及他对远离佳人和世俗纷扰的思念和感叹。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石堤、飞翔的燕子、渐暮的云天、迷失的佳人、荒废的药架和稀疏的水井,展示了山中的萧瑟和静谧。诗人对佳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山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赏析:
李端的《山中期张芬不至》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象,通过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精准而生动,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对佳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的交织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超脱尘嚣的向往。通过描写山中的景象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隐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和超脱的思想情感。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间,使读者在感受诗人内心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和思考。

山中期张芬不至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zhōng qī zhāng fēn bù zhì
山中期张芬不至

shí dī chūn cǎo bì, shuāng yàn xiàng xī fēi.
石堤春草碧,双燕向西飞。
chàng wàng yún tiān mù, jiā rén hé chǔ guī.
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
yào lán chóng wǎng biàn, tái jǐng shuǐ hén xī.
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
shuí dào jī kāng lǎn, shān zhōng zì yǎn fēi.
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


相关内容11: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蜀中上王尚书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王濬墓下作

酬屈突陕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
  • 病中多雨逢寒食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
  •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 从军词三首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
  • 早寒
    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迎冬兼送老,只仰酒......
  • 丘中有一士二首(命首句为题)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举动无尤悔,物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