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端午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晏殊
2025-07-26

端午作

宋代  晏殊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端午作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端午作翻译及注释

《端午作》是晏殊(宋代著名文学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汨渚沉沉不可追,
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
却道蛟龙畏色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和一种寓意。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纪念屈原,同时也进行龙舟竞赛等活动。诗人通过描写汨渚(地名)的沉寂,楚人(楚国的人们)仍在悲伤地怀念湘累(屈原的别名),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思和对他的热爱之情。然后,诗人提到在这个节日里,灵柩上的亡灵也会争相争吃琼糈(一种用糯米制作的食物),暗示人们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在向神灵祈求保佑和护佑。最后一句表达了蛟龙(神话中的神兽)对丝绸的畏惧,暗示了端午节中的一种祈祷和祝福。

赏析:
晏殊的《端午作》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特殊景象和文化内涵。通过描述汨渚的静谧和楚人对湘累的吊唁,诗人在情感上拉近了读者与屈原的距离,使读者感受到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接着,诗人提到灵柩上的亡灵争食琼糈,展示了人们在端午节中向神灵祈求祝福和保佑的虔诚心态。最后一句以蛟龙畏惧丝绸的形象,给人以神秘和神圣的感觉,彰显了端午节的神奇和庄重。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传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节日庆祝的祈福之情,展现了晏殊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端午作拼音读音参考

duān wǔ zuò
端午作

mì zhǔ chén chén bù kě zhuī, chǔ rén yóu zì diào xiāng lèi.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líng jūn wèi miǎn zhēng qióng xǔ, què dào jiāo lóng wèi sè sī.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相关内容11:

送沈亚之歌并序

九日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其二

宫词

春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清平乐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
  • 句
    玉女雕琼萼,仙禽借菊衣。...
  • 句
    间思北海银宫畔,谁驾丹山凤凰。...
  • 梦中作
    青门道北云为屋,大垆贮酒千万斛。独龙注雨如车轴,不畏不售畏不续。...
  • 边上闻笳三首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
  • 谣俗
    上林蝴蝶小,试伴汉家君。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出门不识路,羞问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