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长沙竹枝歌(十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9-06

长沙竹枝歌(十首)

明代  李东阳  

竹枝  

戎门旌节拥高台,军士南边戍未回。
红巾小儿齐击鼓,知是官船江上来。

长沙竹枝歌(十首)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长沙竹枝歌(十首)翻译及注释

《长沙竹枝歌(十首)》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戎门旌节拥高台,
军士南边戍未回。
红巾小儿齐击鼓,
知是官船江上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长沙城戍卫的士兵在高台上拥挤着军旗,而南方边境的戍卫士兵还没有返回。红巾战士们齐心合力敲击战鼓,知道这是官方的船只正在江上驶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时期的景象。首句"戎门旌节拥高台"以戎门、旌节、高台等词语刻画了战争的严峻氛围和军事阵势的庄严。第二句"军士南边戍未回"表达了南方边境的戍卫士兵还没有归来,暗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和艰难。第三句"红巾小儿齐击鼓"通过红巾小儿击鼓的形象,展现了年轻战士的坚毅和勇敢。最后一句"知是官船江上来"揭示了士兵们的期待和希望,他们知道官方的船只即将到来,可能是为了增援或提供援助。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时代的紧张氛围和军民的坚毅精神。诗人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战士们的赞颂和对国家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期盼。这首诗词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勾勒出了长沙城的战争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沙竹枝歌(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cháng shā zhú zhī gē shí shǒu
长沙竹枝歌(十首)

róng mén jīng jié yōng gāo tái, jūn shì nán biān shù wèi huí.
戎门旌节拥高台,军士南边戍未回。
hóng jīn xiǎo ér qí jī gǔ, zhī shì guān chuán jiāng shàng lái.
红巾小儿齐击鼓,知是官船江上来。


相关内容11:

与林止庵叶半隐分赋郡中古迹得鲁公祠右军

补破为杜诗下转语赠老妇

黄莺

题陈朝玉爱竹轩

赋张芸叟番刀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漫兴(四首)
    衡岳山高鸿雁稀,荆溪水深鱼蟹肥。此身若问归何处,我已无家何处归。...
  • 石溪二梅佳甚玩索晚归
    山根短日堕寒影,溪上乱风吹结衣。自怜野性老尚癖,逢着梅花便不归。...
  • 严氏古琴
    苍梧弓剑俱尘土,一片枯桐尚传古。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物真物赝不必论,立名幸有古......
  • 次大五侄问移家韵
    投老移家僻坞来,满林秋露洗黄埃。饮才种麦须堪饱,衣旋培桑未可裁。万古乾坤如传舍,一生风雪叹......
  • 月岩
    不容天上妖蟆食,却许山中狡兔眠。两日见岩成二绝,丫头不老月长圆。...
  • 陈用之学士挽词二首
    礼学康成后,朝廷复有人。诗书奏旒扆,轨物锡朱银。气象生台阁,光华动缙绅。幽途应不憾,朋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