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郭印
2025-07-24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宋代  郭印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翻译及注释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不见团圆桂景森,
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
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
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
每使良辰罢访寻。

译文:

在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没有月亮的两首诗

看不到团圆的月光,桂花的景色浓郁,
清辉依然一片,本是常态。
想要看到宁静夜晚的景象,千家万户的光明,
先要扫除长空中的万里阴霾。

宇宙洒下光明,寓意佛陀的掌心,
孩童皱起眉头,看透了人心。
茫茫千里的路途,向谁去询问,
每当美好的时刻结束,便停止寻觅。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没有月亮的景象,以及人们对于寻找美好和真相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团圆的桂花景色无法被月亮照亮,清辉却依然存在,表达了人们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珍视。他表达了对静夜中千家万户光明的渴望,但在现实中,长空上的阴霾却遮挡了光明。这种景象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各种困扰和障碍,使得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变得困难。

诗中提到宇宙光明,象征着智慧和真理,而孩童皱眉则表达了对人性的疑问和不解。诗人认为,即使宇宙洒下光明,但孩童却能看透人心的虚伪和复杂。茫茫千里的路途中,诗人感到迷茫,他不知道向谁去寻求答案和指引。每当美好的时刻结束,他不得不停止寻觅,无法得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于光明和阴霾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相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和矛盾时的无奈与困惑。它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挑战。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bā yuè shí sì zhì shí liù rì wú yuè èr shǒu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bú jiàn tuán yuán guì jǐng sēn, qīng huī yī piàn běn cháng jīn.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
yù kàn jìng yè qiān jiā zhòu, xiān sǎo cháng kōng wàn lǐ yīn.
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
yǔ zhòu guāng míng sī fú zhǎng, ér tóng pín cù jiàn rén xīn.
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
máng máng qiān lǐ píng shuí wèn, měi shǐ liáng chén bà fǎng xún.
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相关内容11:

卜居

题李彦泽紫云洞

不寐

赠别何耕道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邵子文感春之什
    海内风尘涨,人间日月忙。鬓霜催晚景,杯蚁负春光。闻道花成锦,空怜鸟似簧。眼前朱墨乱,无处话......
  • 芦簟
    炎方需此物,收蓄遍家家。致用同桃竹,劳工笑象牙。虽无花色丽,却见水纹斜。展卧南窗下,萧然兴......
  • 七月二十八日蒲大受仲明举偶来会宿三首
    秋风今夕好,一笑偶然同。时事艰难际,交情会合中。青云浑作梦,白发也应公。拟卜栖山计,应为邻......
  • 和荣安中道中见梅
    春来无奈客愁新,一破衰颜粉面匀。笑折繁枝头带雪,想成青子颊生津。真香未许兰为佩,仙质何妨缟......
  • 邛州西岩轩阁陋甚抡仲知府舍人侍殿撰公来游
    鹤山争揽胜,此地独超然。秀巘修屏立,枯崖半屋悬。团云饶翠竹,鸣玉落清泉。自得高人赏,佳名日......
  • 落梅
    名园探梅时,粉苞才半开。如逢姑射仙,偃蹇下瑶台。孤洁自天赋,肯听东君媒。别来今几日,雪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