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游茅山和诸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序
2025-09-09

游茅山和诸侄

宋代  陈序  

山南细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
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
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
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

游茅山和诸侄翻译及注释

《游茅山和诸侄》,是宋代陈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南细路半青霄,
人昔共游非俗交。
浮玉故乡惊上国,
埋丹清梦记中茅。
峰头仙客归黄鹄,
石面灵根走翠蛟。
见说西园浑草莽,
手栽寸柏已胜巢。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陈序与他的侄子一起游览茅山的情景。茅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周边,以其秀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道教文化而闻名。诗中通过描绘茅山的山路、仙客、翠蛟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茅山的景色和历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与侄子们共同游览的愉快和亲近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现了茅山的山水之美和文化底蕴。首句"山南细路半青霄"描绘了茅山山路的险峻和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接着,"人昔共游非俗交"表达了作者与侄子们游玩的历史和深厚的感情,揭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通过寓言的方式,将茅山比喻为仙境,以表达对茅山神秘与美丽的赞美之情。"浮玉故乡"指的是茅山的仙境之貌,"惊上国"意味着茅山的美景惊动了国家的人们,"埋丹清梦记中茅"则暗示了茅山的灵秀之处已经被人们永远地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

接下来的两句"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描绘了茅山上的仙人和神兽,增添了神秘感和幻想色彩。"峰头仙客归黄鹄"意味着仙人归来,"石面灵根走翠蛟"则描绘了仙山上神奇的景象,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表达了作者对茅山园林的赞美。"西园浑草莽"指的是茅山西园的景色荒凉而自然,"手栽寸柏已胜巢"则表达了作者的修园之功,更是对茅山的美景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景和神秘之美,通过对茅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侄子们共同游览的愉快和亲近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茅山山水和文化的赞美之情。

游茅山和诸侄拼音读音参考

yóu máo shān hé zhū zhí
游茅山和诸侄

shān nán xì lù bàn qīng xiāo, rén xī gòng yóu fēi sú jiāo.
山南细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
fú yù gù xiāng jīng shàng guó, mái dān qīng mèng jì zhōng máo.
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
fēng tóu xiān kè guī huáng gǔ, shí miàn líng gēn zǒu cuì jiāo.
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
jiàn shuō xī yuán hún cǎo mǎng, shǒu zāi cùn bǎi yǐ shèng cháo.
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


相关内容11:

温州刘教授石塔

题南金慎独斋

天坛

龙脊

吴民女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访陈彦太不遇
    每忆可人陈太丘,不辞山路远追游。清霜拂鬓鸡声早,白鹤横江月影浮。岂为开樽无北海,虚闻悬榻待......
  • 宋奥寄友
    落日犹未落,青山还自青。鸟飞云外见,泉过竹边听。童子求新汲,先生守旧扃。相看不相见,应註太......
  • 南雁山
    千峰历罢寄山窗,酒力诗狂总未降。月白洞门花落尽,天华表鹤气飞双。岩边瀑雪寒侵梦,涧底笙箫冷......
  • 赵仲瑜小景二首
    远水望不极,断云低复连。青山秋树屋,野渡夕阳船。幽思沧洲上,归心白雁前。异乡非隐地,聊欲寄......
  • 题巾子山广轩
    屹立双峰入云表,登临聊为小迟留。四围山色搀天碧,一曲波光抱郭流。身世欲违尘俗态,生涯宜与水......
  • 春日田园杂兴十首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漫兴时。无事花边繙兔册,有时桑下课牛翳。乍随父老看秧去,还共儿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