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石通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朱翁
2025-07-23

石通洞

宋代  朱翁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绿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石通洞翻译及注释

诗词:《石通洞》
朝代:宋代
作者:朱翁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绿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中文译文:
穿越荆棘,抚摸蔓藤,进入石通洞,
拂去尘埃,揭开苔藓,认识了居住在洞中的涪翁。
我是绿衣直道而来的施右,而你作为一位清雅的诗人来到石通洞。
定都之后,寂寥无人争议,危险初期的草木已经有所成果。
投降给北方的豺狼的言辞仍然存在,困境中的宋朝陈述道路无穷无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朱翁的作品,以描绘石通洞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思考和抒发对时代困境的感叹。

诗人通过披荆斩棘、摸索蔓藤的方式,进入了石通洞,这个洞穴可以被视为一个隐喻,代表了困境、困难和不为人知的境地。诗人拂去尘埃,揭开苔藓,发现了居住在洞中的涪翁,涪翁可能指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智者或隐士。

接下来,诗人自称为绿衣直道而来的施右,而称诗人的朋友为清雅的诗人,暗示了他们在这个困境中的不同身份和角色。施右可能代表着实际行动和努力,而清雅的诗人则代表着通过文学和艺术表达对时代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对困境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反思。诗人说定都之后,寂寥无人争议,这可能指的是政治上的安定和缺乏对时事的争论。危险初期的草木已经有所成果,暗示着在逆境中,一些人或事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诗人提到投降给北方的豺狼的言辞仍然存在,宋朝的困境和饥荒问题依然存在。最后一句表达了陈述道路无穷无尽的厄运,暗示着时代的困境似乎没有尽头。

整首诗通过描述石通洞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宋代时代背景下的困境和无奈的感叹。诗中运用了比喻和隐喻的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石通洞拼音读音参考

shí tōng dòng
石通洞

pī jí mén luó rù dòng zhōng, fú chén bō xiǎn shí fú wēng.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wǒ lǜ zhí dào lái shī yòu, jūn wèi qīng shī dào shí tōng.
我绿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dìng hòu jì liáo wú yì yì, wēi chū qī fēi jìng hé gōng.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tóu chái bì běi yán yóu zài, è sòng jī chén dào bù qióng.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相关内容11:

楼台烟雨亭

祝英台 次韵潘明之秋思

林竹翁求跋

宫词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吏隐宜春郡,追惟二相贤。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不才非不幸,异代若......
  • 早起
    觉来日已升,花梢众禽语。何许白浮萍,池间散还聚。起见梅已空,夜来几更雨。鱼行春到水,草暖香......
  • 广宁桥怀韩有功
    河梁风月故时秋,不见先生曳杖游。万叠远青愁封起,一川涨绿泪争流。...
  • 赤壁图
    沉沙戟折怒涛秋,残垒苍苍战门休。风火吉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挂清愁。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
  • 出郊即事
    水满牛耕犊后随,早田大半已翻犁。趁时浸谷清明近,次第身针绿又齐。...
  • 宫词
    银潢斗转挂疏棂,翡翠窗纱夜未扃。三弄琴声弹大雅,一帘明月到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