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越台怀古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萨都剌
2025-09-03

越台怀古

元代  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越台怀古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越台怀古翻译及注释

《越台怀古》是元代作家萨都剌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越王的故国四周群山环绕,云雾犹如聚集在虎豹关。青铜兽暗暗地因秋露而泣,海鸦多次背着夕阳归来。一段时光中的人物离开了世俗尘嚣,千百年间的英雄们成为了草莽之间的存在。夕阳下,鹧鸪在草地上愈发急促地啼鸣,而荒废的台上丛竹上雨水斑驳纷飞。

诗意:
《越台怀古》通过描绘越王故国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风云人物和国家兴衰的思考和怀念之情。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动物的形象来暗喻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突出了人事如梦、英雄远去、岁月流转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离去。越王故国被描绘成被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地方,更加凸显了历史的辉煌和国家的荣耀。青铜兽因秋露而泣,海鸦背夕阳归还,表达了历史名城的悲凉和英雄人物的离去。诗中的一时人物与千古英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点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虚幻。最后,夕阳下鹧鸪愈发急促地啼鸣,和荒废的台上的雨水斑驳形成对照,既反映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之情,也寄托了对繁花似锦的年代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越王故国景象的描绘,再现了历史的辉煌和人物的悲壮,表达了对过往时光和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充满荒芜的现实的反思。同时,通过叙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形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场景相融合,给人一种深沉、伤感的美感。

越台怀古拼音读音参考

yuè tái huái gǔ
越台怀古

yuè wáng gù guó sì wéi shān, yún qì yóu tún hǔ bào guān.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tóng shòu àn suí qiū lù qì, hǎi yā duō bèi xī yáng hái.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yī shí rén wù fēng chén wài, qiān gǔ yīng xióng cǎo mǎng jiān.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rì mù zhè gū tí gèng jí, huāng tái cóng zhú yǔ bān bān.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相关内容11:

相和歌辞

渔父词(和玄真子)

题天回驿

巫山高

华胥引(赋松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相和歌辞·三洲歌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
  •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 珍珠帘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
  •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汤剂不能胜,闷绝口......
  • 新曲二首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
  • 酹江月
    天然灵种,遍尘寰、不许一枝分植。瀛海沈沈群玉宴,迥出八仙标格。珠幄留云,翠绡笼雪,浅露宫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