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七夕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镃
2025-09-08

七夕

宋代  王镃  

彩楼帘影夜沉沉,一片筛凉月似金。
倚得画栏和袖暖,看人儿女学穿针。

七夕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七夕翻译及注释

《七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镃。以下是《七夕》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彩楼帘影夜沉沉,
一片筛凉月似金。
倚得画栏和袖暖,
看人儿女学穿针。

译文:
五彩楼阁的帘影昏昏沉沉,
一轮筛凉的月亮像金子一样明亮。
我依靠在画栏边,袖子里暖和无比,
看着少男少女们学着穿针引线。

诗意:
《七夕》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彩楼、帘影、月亮等元素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画栏旁靠着温暖的袖子观赏年轻男女学习穿针引线的情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勤学精神和渴望进取的态度。

赏析:
《七夕》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中的彩楼、帘影和月亮等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在一个优美、富有诗意的夜晚。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静谧夜晚和年轻一代的赞美。同时,通过描述少男少女学习穿针引线的场景,诗人也传递了对勤学苦练、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肯定。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堪称一首优美而富有意境的宋代佳作。

七夕拼音读音参考

qī xī
七夕

cǎi lóu lián yǐng yè chén chén, yī piàn shāi liáng yuè shì jīn.
彩楼帘影夜沉沉,一片筛凉月似金。
yǐ dé huà lán hé xiù nuǎn, kàn rén ér nǚ xué chuān zhēn.
倚得画栏和袖暖,看人儿女学穿针。


相关内容11:

侍应平坡侍郎郊行口占二首

山中即事

梅花三首

寄友

葛坛即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游仙词三十三首
    华山九节玉菖蒲,千度秋风叶不枯。洞里久餐松乳餍,秦人还识此根无。...
  • 赠雷相士
    心事分明说与君,功名已付峡西云。只须相我穷吟骨,清比唐人得几分。...
  • 许郢州故宅
    读君丁卯集,想此建桥时。荒草一区宅,清风七字诗。吴云含静熊,郢树寄余悲。落日空怀古,长歌知......
  • 寄芗林故人
    狺狺多楚狗,何处续离骚。草径无尘入,秋峰与节高。...
  • 题长春子自画
    辟谷曾吞日月华,春风不老聚三花。玄关一窍通无极,白发余生笑有涯。野鹤相看盟秀竹,洞云何处食......
  • 别王监簿
    玄发相逢雪满颠,一番欲别一凄然。离亭落日马嘶渡,旧国西风入唤船。湖海已空弹铗梦,山林犹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