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再经西涯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9-10

再经西涯

明代  李东阳  

拂树穿云二里堤,绿阴深处鹁鸠啼。
背城古路车尘少,隔岸人家酒幔低。
清爱野僧来紫衲,醉扶童子当青藜。
相逢却恐知名姓,不向慈恩寺里题。

再经西涯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再经西涯翻译及注释

《再经西涯》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拂树穿云二里堤,
绿阴深处鹁鸠啼。
背城古路车尘少,
隔岸人家酒幔低。

清爱野僧来紫衲,
醉扶童子当青藜。
相逢却恐知名姓,
不向慈恩寺里题。

诗词中的“拂树穿云二里堤”描绘了一条沿河而建的堤岸,堤上的树木拂动云彩,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绿阴深处的鹁鸠鸣叫,更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生趣。

接下来的两句“背城古路车尘少,隔岸人家酒幔低”描绘了远离城市的景象。背离城市的古老道路上,车马的尘土很少,河对岸的人家酒帘低垂,显示出一种宁静和清幽的氛围。

下一联“清爱野僧来紫衲,醉扶童子当青藜”展示了一幅清静的场景。一位身着紫色袈裟的野僧来到这里,醉倚绿藜,扶着一个小童,形成一幅宜人的画面。这里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两句“相逢却恐知名姓,不向慈恩寺里题”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地方与他人相遇时的心情。作者担心如果自己透露身份,可能会被人所知晓,因此不愿意在慈恩寺里题字留名。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选择。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宁静、清幽的自然环境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远离尘嚣的向往和追求。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和、恬静的意境,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虚静生活的热爱和推崇。

再经西涯拼音读音参考

zài jīng xī yá
再经西涯

fú shù chuān yún èr lǐ dī, lǜ yīn shēn chù bó jiū tí.
拂树穿云二里堤,绿阴深处鹁鸠啼。
bèi chéng gǔ lù chē chén shǎo, gé àn rén jiā jiǔ màn dī.
背城古路车尘少,隔岸人家酒幔低。
qīng ài yě sēng lái zǐ nà, zuì fú tóng zǐ dāng qīng lí.
清爱野僧来紫衲,醉扶童子当青藜。
xiāng féng què kǒng zhī míng xìng, bù xiàng cí ēn sì lǐ tí.
相逢却恐知名姓,不向慈恩寺里题。


相关内容11:

送果上人游五台

次韵体斋病起见寄

杂诗(三首)

送莫翥入郭知还溪居(二首)

送莫翥入郭知还溪居(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听蝉曲
    黄莺紫燕寂无喧,新声最好是闻蝉。栖烟初噪如喧籥,吸露才停似断弦。乍向风前闻杳袅,营营嘈嘈鸣......
  • 画山水行
    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宋祖子孙画龙种,毛骨固是非......
  • 扬州道中
    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
  • 九峰书屋和曹时和韵
    江上草亭新卜筑,已闻扬子著书成。每逢社日聊随俗,久住青山却有情。霜入晚松经岁老,雨繁春笋过......
  • 行乐过西崦
    白日都消笔砚间,偶因行乐到松关。秋声不尽萧萧叶,夕景无多淡淡山。蛩响寒斋僧自定,苔荒深院客......
  • 游城西故赵尚书果园与萧文明李士常陈玉汝潘
    漫忆江湖万里游,西园风景似南州。青苔地湿频经雨,白苎凉生不待秋。尘事已醒前日梦,岁华空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