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
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悠哉四子心翻译及注释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雒,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
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朋友子由在中秋夜分隔两地,通过月亮寄托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与朋友子由在中秋夜分别在不同地方的情景。苏轼在汶上,闭门独自清静,而子由则在河雒间,孤舟连夜行。虽然他们相隔不远,却像被重重囚牢所隔离,无法相见。苏轼收到子由寄来的书信,仿佛能听到水调的声音传来。四个朋友之间的心情相通,共同感受到这千里之外的明月。明月不会因岁月流逝而变老,可良辰美景却难以合并,回首时发现聚散如同漂浮的浮萍。听说这个夜晚的月亮,遍及万里,阴晴变幻相同。天地自然运行,这样的相聚怎么会轻易发生呢?明年,他们将再次相聚,俯仰回顾现在和古往今来的情谊。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的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的分隔和思念之情,以及明月的永恒和良辰的难以重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时间的无情流转。诗中的月亮象征着友情的永恒和纯洁,而四个朋友之间的心灵相通则彰显了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词抒发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思,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情感的领悟。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月亮和友情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使人们思考友情的珍贵和时光的流逝。
悠哉四子心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