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人闻雁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珪
2025-09-08

和人闻雁二首

宋代  王珪  

塞长霜草白,天阔夜云愁。
影过空江月,声来别枕秋。
乡音何处吒,客恨几时休。
况有冥飞志,无为弋者求。

和人闻雁二首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和人闻雁二首翻译及注释

《和人闻雁二首》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塞上长满霜的草地,宽广的天空下夜晚的云彩给人带来忧愁。月光倒映在空旷的江面上,雁的叫声穿越夜空,使人感到离别的悲凉。诗中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旅途中客人的痛苦心情。诗人王珪以冥飞志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远大,不愿意追求平庸的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塞上草地和夜空的景象,与离别和思乡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一种壮美而忧伤的感觉。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宽广的天空和忧愁的心情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中的雁的叫声和月光倒映的影子,增添了一种寂寞的氛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

诗词中还暗含着对乡音的思念和对客人身份的痛苦的描写。乡音的无处回响,使人感到孤独和迷茫,而作为客人的诗人,他的离别之苦也无法轻易解除。这种矛盾的心情使诗词更具有共鸣力,触动读者的情感。

最后,诗人王珪以冥飞志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诗人表达了不愿平庸的心态,他希望自己的志向高远,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这种追求也与诗中所表达的离别和思乡情感相呼应,使诗词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王珪的《和人闻雁二首》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抒发离别和思乡之情,以及表达对乡音和客人身份的痛苦,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和人闻雁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hé rén wén yàn èr shǒu
和人闻雁二首

sāi zhǎng shuāng cǎo bái, tiān kuò yè yún chóu.
塞长霜草白,天阔夜云愁。
yǐng guò kōng jiāng yuè, shēng lái bié zhěn qiū.
影过空江月,声来别枕秋。
xiāng yīn hé chǔ zhā, kè hèn jǐ shí xiū.
乡音何处吒,客恨几时休。
kuàng yǒu míng fēi zhì, wú wéi yì zhě qiú.
况有冥飞志,无为弋者求。


相关内容11: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莫京甫知事有台掾这辟赋诗识别二首

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

送程公辟给事出守会稽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思乡岭
    晓人燕山雪满旌,归心常与雁南征。如何万里沙尘外,更在思乡岭上行。...
  • 宫词
    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漏永禁宫三十六,燕回争踏月轮归。...
  • 春日郊外
    十里烟郊书景和,春间流水绿生波。楼前人意望无尽,柳上风光来最多。雨歇陇云犹漭瀁,草薰村燕自......
  • 赠岩居僧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 东楼
    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风波滚滚惊人事,文字孳孳老......
  •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君王未带赤灵符,亲结双龙献宝珠。更与宫娥花下看,工夫还似外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