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胡寅
2025-09-08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宋代  胡寅  

林梢斜月堕金盆,接影苍茫日雾翻。
欲倚小栏收遁景,试凭长啸卷遐昏。
寒山濯濯空堆皱,野水瀰瀰不待源。
莫道此亭观览富,未如宾日上天门。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中文译文】
林梢斜月如金盆落下,
阳光的影子在苍茫的雾气中翻滚。
我想依靠着小栏杆收集这退隐的景色,
试着依靠长啸将远处的昏暗卷起。

寒冷的山峦在远处堆积起来,
野水广阔无边,不需寻找源头。
不要说这亭子观赏的景色丰富多彩,
还不如拜访天门山那样壮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胡寅游览疏山时的景色和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意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第一句以斜月从林梢落下为开篇,给人以静谧之感。接着,阳光透过苍茫的雾气,形成摇曳不定的影子,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这里的金盆和日雾翻滚的描写,使人联想到光与影的变化,暗示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第二句通过想要依靠小栏杆收集景色和长啸将远处的昏暗卷起,表现了诗人对于深山幽谷的向往和追求。他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感悟和抒发自然的美,通过长啸的方式将远方的昏暗景色卷起,寄托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第三句以"寒山濯濯空堆皱"描绘了山峦的景色,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宁静和静谧。"野水瀰瀰不待源"则表达了自然之美的无边无际,源源不断地流淌,不需寻找其源头。这种描绘方式,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和无限的力量。

最后两句"莫道此亭观览富,未如宾日上天门"表达了诗人对于景色的评价和对于境遇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使这个亭子的景色再丰富多彩,也不如去拜访天门山那样壮丽。这里天门山被视为壮美景色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uò shū shān tí yī lǎn tíng liáng xī gōng suǒ shū yě èr shǒu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lín shāo xié yuè duò jīn pén, jiē yǐng cāng máng rì wù fān.
林梢斜月堕金盆,接影苍茫日雾翻。
yù yǐ xiǎo lán shōu dùn jǐng, shì píng cháng xiào juǎn xiá hūn.
欲倚小栏收遁景,试凭长啸卷遐昏。
hán shān zhuó zhuó kōng duī zhòu, yě shuǐ mí mí bù dài yuán.
寒山濯濯空堆皱,野水瀰瀰不待源。
mò dào cǐ tíng guān lǎn fù, wèi rú bīn rì shàng tiān mén.
莫道此亭观览富,未如宾日上天门。


相关内容11:

初归范伯达弟相会夜归有成

观柳源瀑布

示上封长老洪辩

和黄虚中韵二首

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简单令
    烝炊不奈瘴氛侵,一霎微凉属晚阴。自轴疎檐扫阶砌,却凭安几看云林。风中梧竹旌幢乱,雨外山水墨......
  • 忆端子三首
    不知埋玉已经年,忽值生朝倍黯然。空向梦魂期远大,谬於方技觅安全。翩翩翰墨留身后,炯炯精神在......
  • 扇车
    良工巧制鲍鱼形,短架圆机扇比名。十幅怀箱尘不到,一轮因刀羽犹轻。辗回剧暑轩楹去,载得长风枕......
  • 送朱翌赴召
    青松出涧底,志已楝梁真。平生饱霜雪,岁晚中寻茺。屈伸谅有时,穷达是所遇。如君才与学,八面有......
  • 和彦仲长汀铺留题
    瘦马鞭犹懒,长亭室正虚。五言留败壁,一饭饱新蔬。阅世但如许,浮生宁原余。茅檐与藻棁,等观是......
  • 和叔夏水仙时见於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
    荪桡兰楫芰荷衣,袅娜愁予二八时。嫁与湘君捐袂褋,玉搔头映白罗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