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清平乐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晏几道
2025-07-27

清平乐

宋代  晏几道  

清平乐  

暂来还去。
轻似风头絮。
给俐相逢留不住。
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
月华却到朱门。
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清平乐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清平乐翻译及注释

《清平乐》是宋代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
给俐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
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译文:

暂时来了又离去。轻盈如风中的絮。
给予聪慧的相逢无法挽留。更何况相逢的机会很少。
离去的时候大约是黄昏。月光却照耀在朱门上。
分别后几次明亮的月光,深思的人必然会被消磨得精神恍惚。

诗意:

《清平乐》描绘了一种短暂而无常的相逢和离别之情。诗中的人物相遇如风中的轻絮,虽然相见时刻短暂,却无法挽留。作者表达了相逢的机会很少,而且在分别时往往是黄昏时刻,月光却照亮了别离的朱门。诗末作者暗示,分别之后的几次明亮的月光,必然会使思念的人陷入消魂的境地。

赏析:

《清平乐》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中短暂而珍贵的相逢和离别的主题。诗中的“暂来还去”表达了相逢的短暂性和无常性,人们仿佛只是匆匆经过,如同风中的薄絮。作者将相逢比喻为给予聪慧,暗示相遇之时的宝贵和难以把握。

诗中的“何况相逢无处”则反映了相逢的机缘很少,这种稀少性更加增添了相逢的珍贵感。同时,离别的时刻多发生在黄昏,黄昏的暗淡与月光的明亮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

诗末的“素娥应是消魂”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暗示了分别后思念的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伤感。明亮的月光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和回忆,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沉而悲切。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相逢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生命中短暂而珍贵的相遇和无法挽留的离别,以及思念之情的消魂之苦。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体现了晏几道细腻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平乐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zàn lái huán qù.
暂来还去。
qīng shì fēng tou xù.
轻似风头絮。
gěi lì xiāng féng liú bú zhù.
给俐相逢留不住。
hé kuàng xiāng féng wú chǔ.
何况相逢无处。
qù shí yuē lüè huáng hūn.
去时约略黄昏。
yuè huá què dào zhū mén.
月华却到朱门。
bié hòu jǐ fān míng yuè, sù é yìng shì xiāo hún.
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相关内容11:

西江月(十二之八)

望仙门

贺圣朝影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夜半乐(中吕调)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菩萨蛮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忆远上楼时......
  • 玉楼春
    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
  • 双燕儿(歇指调)
    榴花帘外飘红。藕丝罩、小屏风。东山别后,高唐梦短,犹喜相逢。几时再与眠香翠,悔旧欢、何事匆......
  • 感皇恩(中吕宫)
    万乘靴袍御紫宸。挥毫敷丽藻,尽经纶。第名天陛首平津。东堂桂,重占一枝春。殊观耸簪绅。蓬山仙......
  • 木兰花(林钟商)
    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尊前有个好人人,十二阑干同倚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
  • 玉楼春(五之二·大石调)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