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7-19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唐代  岑参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的赏析: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相互访问,只寻钟声,门前寒风吹古殿的松树。
弹琴声唤醒暮色中的美酒,拉开帘幕引领诸峰飘动。
谈论恬淡的林中言语,人在幽静之中,物超尘世的踪迹。
我幸得接近吾庐,这地方使人情感愈发懒散。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阎防崇济寺的僧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幽境地的赞美。诗人通过寻钟、古殿松树、琴酒和帘幕等景物,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首句“相访但寻钟”,写出诗人之间的互相探访,但却只追寻钟声,暗示诗人内心对宁静的渴望。接着“门寒古殿松”,通过描写松树和古殿,创造了一幅寒冷、古朴的画面,强化了诗中的幽静氛围。

第二句“弹琴醒暮酒”,展示了诗人在这片宁静之地放松的场景,抚琴与美酒相伴,彰显了生活的惬意。而“卷幔引诸峰”则展现了诗人拉开帘幕引领着眼前的山峰,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交融。

第三句“事惬林中语”,诗人与僧人在林中愉快地谈论,传达出宁静与恬淡的心境;“人幽物外踪”,则表现出在幽静之地超越尘世烦忧的情景。

最后两句“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僧院的喜爱与向往,这里的环境使他的情感变得更加懒散,愿意停留在这种宁静之中。

整首诗以清幽、宁静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深山僧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与喜悦之情。这种对宁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是唐代文人时常表达的心境之一。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拼音读音参考

xié qín jiǔ xún yán fáng chóng jì sì suǒ jū sēng yuàn dé nóng zì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xiāng fǎng dàn xún zhōng, mén hán gǔ diàn sōng.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tán qín xǐng mù jiǔ, juǎn màn yǐn zhū fēng.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shì qiè lín zhōng yǔ, rén yōu wù wài zōng.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wú lú xìng jiē jìn, zī dì xìng piān yōng.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相关内容11:

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闻百舌鸟

姜楚公画角鹰歌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用宽其意

谅公洞庭孤橘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还山留别长安知己
    出山不见家,还山见家在。山门是门前,此去长樵采。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惟馀涧底松,依依色......
  • 百舌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
  • 送海州姚别驾
    少年为长史,东去事诸侯。坐觉千闾静,闲随五马游。行人楚国道,暮雪郁林州。他日知相忆,春风海......
  •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国辅、休烈)
    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倚风遗鶂路,随水到......
  • 秋尽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
  • 闲居寄包何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片雪幽云至,回风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