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10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

宋代  苏轼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翻译及注释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纵横忧患满人间,
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
朝来爽气在西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世间忧患的感叹和对于闲暇生活的羡慕之情。诗中描述了苏轼对于社会的纷扰和困扰的观察,认为忧患遍布人间,让人无处安宁。与此同时,他对于某位先生每天都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感到颇为奇怪,暗示了他对于自己忙碌的官场生活的不满。然而,尽管如此,诗人在昨夜清风轻拂窗前时得到了片刻宁静与安慰,而清晨来临时,爽朗的气息又笼罩在西山之上。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调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繁忙和压力的思考和感受。诗中的"纵横忧患满人间"表明了苏轼对于社会的忧虑和困惑,认为忧患似乎无处不在。而对于某位先生"日日闲"的描写,则表达了苏轼对于悠闲自在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他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感叹和不满,使得诗词中透露出一丝愤慨和思考。

然而,诗人在昨夜感受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安慰,清风轻拂北牖,给他带来了一种解脱和舒适的感觉。而在清晨的时刻,爽朗的气息笼罩在西山之上,给人一种明亮爽朗的氛围。这种景象和气息的变化,可以被视为对于苏轼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尽管他身处于纷扰的社会中,仍然能够从自然中汲取一些宁静和喜悦。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社会忧患、对于闲暇生活的思考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思索和对于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抒发,使得这首诗词成为苏轼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chuān yuán chí sān shí shǒu lì yǐn tíng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

zòng héng yōu huàn mǎn rén jiān, pō guài xiān shēng rì rì xián.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zuó yè qīng fēng mián běi yǒu, zhāo lái shuǎng qì zài xī shān.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相关内容11: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

题清淮楼

西湖寿星院明远堂

次韵杨次公惠径山龙井水(龙井水洗病眼有效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咏怀二首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
  •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 张文裕挽词
    高才本出朝廷右,能事空推德业馀。每见便闻曹植句,至今传宝魏华书。济南名士新凋丧,剑外生祠已......
  •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野鹰来,万山下,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彩丝。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我欲击之不......
  •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
    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醅亦漫尝。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金丹自足留衰鬓,苦泪何须点......
  • 石文诗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