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6

杂咏

宋代  王安石  

百年礼乐逢休运,千里江山极胜游。
那似鲍昭空写恨,不为不粲只消忧。

杂咏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杂咏翻译及注释

诗词:《杂咏》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百年礼乐逢休运,
千里江山极胜游。
那似鲍昭空写恨,
不为不粲只消忧。

中文译文:
百年来礼乐得以畅行,
千里江山极尽胜游。
这与鲍昭的空写恨一样,
并非为了不光彩而消除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时代的荣光和辉煌,以及个人的心情体验。

首先,诗人王安石以礼乐为象征,表达了百年来礼乐之道在社会中得以兴盛和发展的情景。礼乐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兴盛代表了一个朝代的繁荣和和谐。这里的"百年礼乐逢休运"意味着礼乐在这个时代迎来了繁盛和兴旺的机遇。

其次,诗中提到"千里江山极胜游",形容了江山的壮丽景色,暗示着社会的繁荣昌盛。这里的"千里江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疆土和辽阔的领域,而"极胜游"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畅游的愉悦和满足感。

然而,诗的后两句引入了鲍昭的形象,对比出了诗人内心的消沉和忧愁。鲍昭是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他以写恨诗著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悲伤。诗中的"那似鲍昭空写恨"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的忧愁和痛苦是多余的,与鲍昭不同,不值得写入诗篇中。

最后一句"不为不粲只消忧"表达了诗人的心态。他并不追求非凡的光彩,只希望消除内心的忧愁。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对礼乐和江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鲍昭形象的对比,展示了一个繁荣时代的荣光和个人内心的忧愁。诗人表达了对繁华背后价值的思考,强调了内心平静和追求心灵解脱的重要性。

杂咏拼音读音参考

zá yǒng
杂咏

bǎi nián lǐ yuè féng xiū yùn, qiān lǐ jiāng shān jí shèng yóu.
百年礼乐逢休运,千里江山极胜游。
nà shì bào zhāo kōng xiě hèn, bù wéi bù càn zhǐ xiāo yōu.
那似鲍昭空写恨,不为不粲只消忧。


相关内容11:

忆金陵三首

雪中游北山呈广州使君和叔同年

题玉光亭

寄道光大师

人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别灊阁
    一溪清泻百山重,风物能留邴曼容。後夜肯思幽兴极,月明孤影伴寒松。...
  • 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
    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列汉旗。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称觞别殿传新曲,衔璧名王按......
  • 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
  • 寓言六首
    瞢瞢俗所共,察察与世违。违世有百善,一疵恶皆归。就求无所得,犹以好名讥。彼哉负且乘,能使正......
  •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