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元结
2025-07-15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唐代  元结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作者简介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翻译及注释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是唐代文学家元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对古老时代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不公的悲愤之情。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这首诗词以一种抒怀的语调讲述了古代的人们所遗憾和感叹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当下冷漠、不公的悲愤。诗中描述了古时国家的贤臣们被埋没、辛劳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为此感到痛苦和悲伤。诗句“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意味着虽然发生了遗憾,但并非仅仅是对未来希冀的遗憾,而是对于不公义和无奈现实的嘆息。作者进一步指出,这种遗憾不仅仅是简单的过去时态,而是持续存在于现实之中,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对于不公义现象的不满和悲伤。

最后两句“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是作者在呼唤自己的心声。他称自己为“山海客”,意味着他孤寂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但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他心中不是那种沾满油脂的人,无法得到他期望的遗憾自由。他认为心中的遗憾无法抹去,无法平息,因为现实中太多不公和冷漠的存在。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伟人的向往,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遗憾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表达了一种对遗憾的无奈和无法舍弃的情感。这种挣扎和思索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拼音读音参考

xì yuè fǔ shí èr shǒu gǔ yí tàn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gǔ xī yǒu yí tàn, suǒ tàn hé suǒ wéi.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yǒu guó yí xián chén, wàn shì wèi yuān bēi.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suǒ yí fēi yí wàng, suǒ yí fēi kě yí.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suǒ yí fēi yí yòng, suǒ yí zài yí zhī.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jiē jiē shān hǎi kè, quán dú jìng hé cí.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xīn fēi gāo rú lèi, ān dé wú bù yí.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相关内容11:

送张参及第还家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乱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和王相公题中书丛竹寄上元相公

题僧房(一作题慈恩寺振上人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补乐歌十首·大濩
    (《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汤救天下,濩然得所。凡二章,章四句)万姓苦兮,怨且哭,......
  • 水西馆泛舟送王员外
    单醪敢献酢,曲沼荷经过。泛览亲鱼鸟,夤缘涉芰荷。剧谈增惠爱,美景借清和。明日汀洲草,依依奈......
  • 汉宫曲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益诗)
    五柞宫中过腊看,万年枝上雪花残。绮窗夜闭玉堂静,素绠朝穿金井寒。家在长陵小市中,珠帘绣户对......
  • 适荆州途次南阳赠何明府
    千里独游日,有怀谁与同。言过细阳令,一遇朗陵公。清节迈多士,斯文传古风。闾阎知俗变,原野识......
  • 伤春怀归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源桃不余欺,先发秦......
  • 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
    连山尽处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朱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日爱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