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初夏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镃
2025-09-04

初夏三首

宋代  王镃  

竹鸡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黄。
水近洞门云气湿,葛花开上石眠床。

初夏三首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初夏三首翻译及注释

《初夏三首》是宋代王镃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竹鸡在雨中啼叫,隔着林塘的距离。
四月山深,梅花还未开放。
水靠近洞门,云气湿润。
葛花盛开在石制的眠床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竹鸡的啼叫和雨声交织在一起,穿透了林塘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了丰沛的自然声音。尽管四月已至,山中却依然笼罩着浓郁的青翠,梅花还未开放,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与节奏。洞门附近的水气与云雾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仿佛大自然与人类的界限模糊了。而石制的眠床上盛开的葛花,更是初夏的象征,给人一种宁静、舒适和美好的感受。

赏析:
《初夏三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元素和生活场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运用富有音乐感的诗句,表达了对初夏时节的深情。竹鸡的啼叫和雨声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同时,描绘山深梅未开的景象,传递了一种期待和希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尾巴和夏天的临近。水近洞门、葛花开在石眠床上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的交融,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展示了王镃对初夏时节的独特感受。这首诗以其简约而深入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初夏世界,让人产生共鸣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初夏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chū xià sān shǒu
初夏三首

zhú jī tí yǔ gé lín táng, sì yuè shān shēn méi wèi huáng.
竹鸡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黄。
shuǐ jìn dòng mén yún qì shī, gé huā kāi shàng shí mián chuáng.
水近洞门云气湿,葛花开上石眠床。


相关内容11:

凉夜

春日即事

秋日过京口

客路晚春

酬合沙徐君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舜田
    闻说东夷有圣人,历山何处此耕云。露苗犹洒当年泣,寂寞春风鸟自耘。...
  • 长生草为叶峭峰赋
    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长生孕灵草,茎叶何......
  • 酬潘景玉
    唤起离愁落木声,抱饥犹自向书耕。江湖有梦追前事,天地无根笑此生。岁晏断鸿羁客影,夜深残火故......
  • 长至日
    观物间中得化机,相随野鹤立多时。遗编蠹老芸空辟,旧念灰寒管不吹。夜气清明非药鼎,春风消息在......
  • 深春
    夹泥花上燕巢边,翠箔桑空蚕又眠。天气才晴风候别,坐看盆藕出双钱。...
  • 过徐礼郎状元坊
    名坊临里渡,曾此产魁豪。湖带诗书润,山增科第高。劫灰遗断础,鬼火出深蒿。东海扬尘久,无人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