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关令送鱼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6

次韵关令送鱼

宋代  苏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
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次韵关令送鱼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关令送鱼翻译及注释

《次韵关令送鱼》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网惊呼得巨鱼,
馋涎不易忍流酥。
更烦赤脚长须老,
来趁西风十幅蒲。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渔民在捕鱼过程中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渔民举起渔网后惊呼获得一条巨大的鱼,引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食欲和馋涎的感觉。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这种捕鱼生活的烦恼,渔民们赤脚捕鱼,长时间的劳作使他们的胡须也长得很长。最后,诗人提到了西风吹拂下的十幅蒲草,这可能意味着渔民们将利用有利的风向继续捕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渔民捕鱼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出渔民们艰苦的劳动和对美食的渴望。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举网惊呼得巨鱼”,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感。他使用了“涎”和“流酥”等形容词,强调了诗人和渔民们对于美味食物的渴望和无法抑制的口水流动。此外,诗中的“赤脚长须老”形象地描述了渔民们长时间从事捕鱼工作的辛劳和劳累的样子。最后,诗人以“西风十幅蒲”的形象暗示了渔民们将继续捕鱼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者辛勤努力的赞颂。它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食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劳动和收获的理解和认同。

次韵关令送鱼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guān lìng sòng yú
次韵关令送鱼

jǔ wǎng jīng hū dé jù yú, chán xián bù yì rěn liú sū.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
gèng fán chì jiǎo cháng xū lǎo, lái chèn xī fēng shí fú pú.
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相关内容11:

连雨江涨二首

四时词四首

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

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

次韵王滁州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
  • 韩干马十四匹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
  • 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我仆既胼胝,我马亦......
  • 和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余睡色。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
  • 新葺小园二首
    短竹萧萧倚北墙,斩茅披棘见幽芳。使君尚许分池绿,邻舍何妨借树凉。亦有杏花充窈窕,更烦莺舌奏......
  •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我是骑鲸手,聊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