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答耿奎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令
2025-07-24

答耿奎

宋代  王令  

浮生飘泊委蓬蒿,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答耿奎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答耿奎翻译及注释

《答耿奎》是宋代王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浮生飘泊委蓬蒿,
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
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
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
善人不鄙与华褒。

中文译文:
人生在世如同漂泊的蒲草,
辛劳无果却无法安享富贵。
心中学习古人的道理才感到愧疚,
自身虽然处于衰落的社会而突然得到了上升。

虽然我惭愧地从事着微薄的工作,
却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
从今以后,我会更加明白如何守持,
善良的人不会被小觑,而会被赞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纷繁的世事中的感慨和自省。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世如同飘泊的蒲草一般,辛勤劳作却很难获得封赏和安宁。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怀有对古人智慧和道德的崇敬,这让他感到愧疚。尽管他身处衰落的社会,却突然间得到了一些上升,这种转变让他感到意外。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利的厌弃和对纯粹精神追求的坚持。他宁愿以微薄的身份坚守自己的信念,也不愿妥协迎合时尚和权势。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明白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最后,他相信善良的人不会被轻视,而会被赞美和承认。

赏析:
《答耿奎》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追求和坚守。诗中的"浮生飘泊委蓬蒿"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以及作者对于纷繁世俗的厌倦和迷茫。他对古人的学问和智慧表示敬意,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作者通过"心学古人方有媿"表达了自己对于追随古人的道德标准的愧疚之情,认为自己身处衰落的社会却得到了一些上升,这种转变让他感到意外和迷惑。他用"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表达了自己宁愿以微薄的身份坚持信仰,也不愿妥协于时势和功利的态度。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善良人的赞美和尊重,认为善良的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到赏识和褒奖。整首诗词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展现了他对追求内心真实和道德高尚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伦理道德的追求。他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于现实世俗的厌倦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善良和真理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答耿奎拼音读音参考

dá gěng kuí
答耿奎

fú shēng piāo bó wěi péng hāo, jǐng pì wú fēng gǎn tàn láo.
浮生飘泊委蓬蒿,汫澼无封敢叹劳。
xīn xué gǔ rén fāng yǒu kuì, shēn cóng shuāi sú hū wèi gāo.
心学古人方有媿,身从衰俗忽为高。
gǒu cán wǎng dào gàn dān shí, kěn wèi fēi shí ài yī máo.
苟惭枉道干箪食,肯谓非时爱一毛。
mò xué cóng zī yì zhī shǒu, shàn rén bù bǐ yǔ huá bāo.
末学从兹益知守,善人不鄙与华褒。


相关内容11:

次韵子权见寄

游江阴寿宁寺

终风操

秋怀

荔支盛熟四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萤蚁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
  • 寄题竹溪平远轩
    颠米含毫野处名,略安栏槛不施扃。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邻叟扶犂耕斥卤,行人休树濯......
  •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何处难忘酒,穷才世不知。出门无直道,开口碍当时。白发无端速,青山不忍期。此时无一盏,何以慰......
  • 湘潭道中即事二首
    傩鼓咚匝庙门,可怜楚俗至今存。屈原章句无人诵,别有山歌侑佳尊。...
  • 弱弱谁氏子
    弱弱谁氏子,鲜鲜一何姝。来奔富人家,妻与富人俱。严妆问夫子,我岂彼室如。夫子笑遣之,彼宁与......
  • 江上四首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饵微水浊鱼不干。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