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七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9-06

七和

宋代  刘克庄  

南宫放榜已蜚英,此阙传胪却漏名。
潜救八人文最敏,尽归一网气难平。
白生作麽教持杵,越石争些已见坑。
莫倚晴天频吐绶,儿童见了又须惊。

七和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七和翻译及注释

《七和》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宫放榜已蜚英,
此阙传胪却漏名。
潜救八人文最敏,
尽归一网气难平。
白生作麽教持杵,
越石争些已见坑。
莫倚晴天频吐绶,
儿童见了又须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场的故事,通过暗示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虚伪和不公的愤懑之情。诗中描述了南宫放榜的场景,但那些本应获得官职的人被排除在外,而一些不配的人却得以得官。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并暗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追求和努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潜规则和不公的谴责。通过对南宫放榜的描绘,作者展示了一种虚幻和荒谬的场景,其中有着权力的斗争和利益的博弈。通过使用隐喻和比喻,作者呈现了官场的黑暗和扭曲,以及文人的无奈和不甘。诗中提到的“潜救八人文最敏”,意味着作者想要拯救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机会和认可。

诗中的“白生作麽教持杵,越石争些已见坑”是对官场的嘲讽,暗指那些不配的人得到了官职,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却被忽视和排斥。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于官场不公的不满和愤怒。

最后两句“莫倚晴天频吐绶,儿童见了又须惊”则以幽默的方式点明了官场的虚伪和荒谬。官场中的人们经常以虚假的方式来迎合权贵,而这种虚伪的行为让那些纯真天真的儿童感到惊讶和困惑。

整首诗词通过质朴的语言和婉约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强烈谴责,同时也传递了对真实才能的追求和对虚伪的嘲讽。

七和拼音读音参考

qī hé
七和

nán gōng fàng bǎng yǐ fēi yīng, cǐ quē chuán lú què lòu míng.
南宫放榜已蜚英,此阙传胪却漏名。
qián jiù bā rén wén zuì mǐn, jǐn guī yī wǎng qì nán píng.
潜救八人文最敏,尽归一网气难平。
bái shēng zuò mó jiào chí chǔ, yuè shí zhēng xiē yǐ jiàn kēng.
白生作麽教持杵,越石争些已见坑。
mò yǐ qíng tiān pín tǔ shòu, ér tóng jiàn le yòu xū jīng.
莫倚晴天频吐绶,儿童见了又须惊。


相关内容11:

送李漕用之二首

理故书二首

送方楷之官

春日即事六言

訾家洲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哀江帅张常二首
    昔我居戎幕,为侯论战勋。斋旄俄烜赫,书札尚殷勤。国难忠方见,天高事未闻。九江残部曲,暗哭故......
  • 甲辰书事二首
    往萌芽曼卿曾夺敕,后来同甫竟成名。草茅匹士谋身拙,槐棘诸公议法平。囚服若为探禹穴,明时定不......
  •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末着尤奇特,杯行忽坐亡。无香分侍女,有砚遗诸郎。长乐旌旗改,平泉竹石荒。公今呼不应,浮议果......
  • 寄徐直翁侍郎二首
    锐惰皆由气所为,浩然不屈是男儿。未知重入修门后,何似初攀折槛时。已有客贻绝交论,岂无人取送......
  • 白杜迓客一首
    贫食官仓不自由,强扶衰病坐荒邮。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见青山急下头。...
  • 梦方孚若二首
    仙鬼微茫果是非,不如辽鹤有归期。铸成范蠡何嗟及,绣作平原未必知。歌扇舞裙风雨散,野田荒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