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挽董澜溪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珪
2025-07-19

挽董澜溪二首

宋代  王珪  

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
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
怅望中年别,飞腾暮景催。
蟆陵他日泪,不独故人哀。

挽董澜溪二首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挽董澜溪二首翻译及注释

《挽董澜溪二首》是宋代文人王珪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董澜溪二首

六馆知名久,
双溪避地来。
交新如旧识,
世短惜长才。
怅望中年别,
飞腾暮景催。
蟆陵他日泪,
不独故人哀。

译文:
多年来,我们在六馆中共同追求知名;
如今,我们离开了那个避世的双溪而来到此地。
我们的交往虽然新鲜,却感觉如同旧友般相识;
世间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惋惜你的才华如此长久。
面对中年的离别,我感到无限怅望;
飞腾的岁月催促着我们迎接暮景的到来。
在未来的蟆陵,我将会流下泪水;
这不仅仅是为了追忆故人,也是对自身离别的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与友人董澜溪的离别而感到的悲伤和惋惜之情。诗中描绘了他们在六馆中共同追求知名的经历,以及离开双溪来到别处的情景。尽管他们的交往时间不长,但作者对董澜溪的才华却倍感珍惜和敬佩。面对中年的离别,作者感到无限怅望,意识到时光的飞逝,暮景的临近。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未来蟆陵的思念之情,预示着将来的离别将会带来悲伤的泪水,不仅仅是对故人的哀思,也是对自身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光阴易逝的感叹。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的对比,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整首诗词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挽董澜溪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wǎn dǒng lán xī èr shǒu
挽董澜溪二首

liù guǎn zhī míng jiǔ, shuāng xī bì dì lái.
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
jiāo xīn rú jiù shí, shì duǎn xī cháng cái.
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
chàng wàng zhōng nián bié, fēi téng mù jǐng cuī.
怅望中年别,飞腾暮景催。
má líng tā rì lèi, bù dú gù rén āi.
蟆陵他日泪,不独故人哀。


相关内容11: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

依韵恭和圣制龙图天章阁观三圣御书

依韵和犯景仁翰留题子履草堂二首

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拟试置章御座二首
    睿听来嘉论,忧劝政事昌。颙颙瞻帝座,谔谔置臣章。语切青规上,文留黼扆旁。受言初拜禹,罪已忽......
  • 皇后阁端午帖子
    中闰正肃鸣环节,吉日爰逢采术时。亿载繁禧同圣寿,百男鸿庆茂仙枝。...
  • 靴淀除夕之会呈王原叔给事燕唐聊谏议
    岁华相逐走燕尘,此夕羁怀暂一申。把手岂辞三处酒,别家看作二年人。因逢塞雁惊来信,却忆江梅赠......
  • 寿春郡王阁春帖子
    异表英奇非世出,惠心通敏尽生知。更当淑景承慈煦,永奉嘉祥茂本枝。...
  • 淑妃阁端午帖子
    宴寝奉朝鸣采玉,良辰袭庆表长丝。仰承中壶垂芳裕,永播周南逮下诗。...
  • 皇后阁端午帖子
    千门朱索迎嘉祉,九禁椒涂纳美祥。虔奉黼帷承渥惠,庆隆禖石美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