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江月(三)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伯端
2025-11-28

西江月(三)

宋代  张伯端  

西江月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
说甚短长深浅。

西江月(三)作者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三)翻译及注释

诗词:《西江月(三)》

我性入诸佛性,
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
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
说甚短长深浅。

中文译文:
我的本性融入了一切佛性,
各种各样的佛性都是如此。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寒冷的泉水上。
一个月中,千个水潭普遍出现。
小到细微之处无法辨别,
大时则遍布三千世界。
高低无所约束,信仰超越方圆。
无法用言语描述其短长深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伯端的作品,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西江景色,并通过对月影、水潭和佛性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思考。

诗中的"我性入诸佛性"表明了诗人与佛性的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境界。"诸方佛性皆然"则强调了佛性的普遍存在,与一切事物相通。

"亭亭蟾影照寒泉"描述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清寒的泉水上出现的月影。"一月千潭普现"表达了月光的广泛普照,使得水潭无处不在。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表达了月光下的景色既有微小细微之处难以察觉,又可充满整个世界。这里的"三千"是泛指世间事物的数量。

"高低不约信方圆"表明了超越传统的界限和信仰的广阔。诗人认为,佛性的存在不受限于高低、方圆等概念,而是超越这些界限的。

最后两句"说甚短长深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难以言传,无法准确叙述其短长、深浅之处。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光、水潭和佛性,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常规思维和界限的追求,以及对普遍存在、超越形式的真理的探索。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微小和宏大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体和形态的宇宙观。

西江月(三)拼音读音参考

xī jiāng yuè sān
西江月(三)

wǒ xìng rù zhū fó xìng, zhū fāng fó xìng jiē rán.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tíng tíng chán yǐng zhào hán quán.
亭亭蟾影照寒泉。
yī yuè qiān tán pǔ xiàn.
一月千潭普现。
xiǎo zé háo fēn mò shí, dà shí biàn mǎn sān qiān.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gāo dī bù yuē xìn fāng yuán.
高低不约信方圆。
shuō shén duǎn cháng shēn qiǎn.
说甚短长深浅。


相关内容11:

酒泉子(十之二)

殢人娇(林钟商)

百媚娘(双调)

少年游

浣溪沙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玉楼春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云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
  • 凤衔杯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凭朱槛,把金卮。对......
  • 汉宫春(蜡梅)
    红粉苔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奇葩异卉,汉家宫额涂黄。何人斗巧,运紫檀、翦出蜂房。应为是......
  • 点绛唇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士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
  • 西江月(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
  • 朝玉阶
    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高空双燕无翩翩。无风轻絮坠,暗苔钱。拟将幽怨写香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