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5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

唐代  白居易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翻译及注释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这首诗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江楼望归的景象,表达了自己逃离战乱、寻求安宁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通过描绘江楼的美景,展示了诗人眼前的宁静景象。他站在楼上,眺望四周,眼前的一切都是美丽的云水之色,而月亮照耀下,他自己独自一人站在楼上。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春天来到越地,他的心中充满了离乡之苦。夜晚,他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秦地,这是一种对家乡的渴望和向往。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描述了战乱带来的困境。诗人在逃离战乱之后,穿过了荒凉的道路,来到了一个与故乡田园相隔的地方。这里的田园与诗人的故乡被敌军的战争之尘所隔绝。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表达了诗人避难十年的心路历程。他在辗转流离中来到了沧海之畔,度过了十年的避难生活,逃离了战乱和黄巾起义的动荡。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环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战乱的反思,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拼音读音参考

jiāng lóu wàng guī shí bì nàn zài yuè zhōng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

mǎn yǎn yún shuǐ sè, yuè míng lóu shàng rén.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lǚ chóu chūn rù yuè, xiāng mèng yè guī qín.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dào lù tōng huāng fú, tián yuán gé lǔ chén.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yōu yōu cāng hǎi pàn, shí zài bì huáng jīn.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相关内容11:

宿清源寺

花下对酒二首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有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卖松者
    一束苍苍色,知从涧底来。劚掘经几日,枝叶满尘埃。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
  •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夔契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
  • 闲意
    不争荣耀任沉沦,日与时疏共道亲。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
  • 山路偶兴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寞。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谷鸟晚仍啼,洞花秋......
  • 送幼史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
  • 赠韦八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