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俞秀老忽然不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3

俞秀老忽然不见

宋代  王安石  

不见  

忽去飘然游冶盘,共疑枝策在梁端。
禅心暂起何妨寂,道骨虽清不畏寒。

俞秀老忽然不见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俞秀老忽然不见翻译及注释

诗词《俞秀老忽然不见》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然去了,飘然游于冶盘,
大家都怀疑我在梁端。
禅心暂时觉醒,又有何妨,
道骨虽然纯净,不畏严寒。

诗意:
这首诗词运用了隐喻和象征手法,描述了诗人的境遇和内心的感悟。诗人以自己忽然离去的姿态,比喻自己如飘游于冶盘之上,让人感到突然而不可捉摸。而大家对他的离去,却怀疑他是否在另一个地方从事着重要的事情,这里以枝策在梁端为比喻。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暂时觉醒的禅心,认为这并不妨碍他的思考和体悟。虽然他的道德品质纯净无瑕,但并不畏惧严寒的考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的思想和境遇。他利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离去比喻为飘游于冶盘之上,给人一种突然和不可捉摸的感觉。他的离去引发了人们对他的怀疑,以枝策在梁端为隐喻,暗示他的行动可能在别处,从事着重要的事情。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觉醒的禅心,认为这并不妨碍他思考和体悟。最后,他强调自己的道德品质纯净,虽然面临严寒的考验,却毫不畏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思想和境遇,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于困难的勇敢面对。

俞秀老忽然不见拼音读音参考

yú xiù lǎo hū rán bú jiàn
俞秀老忽然不见

hū qù piāo rán yóu yě pán, gòng yí zhī cè zài liáng duān.
忽去飘然游冶盘,共疑枝策在梁端。
chán xīn zàn qǐ hé fáng jì, dào gǔ suī qīng bù wèi hán.
禅心暂起何妨寂,道骨虽清不畏寒。


相关内容11:

杏园即事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

壬戌正月晦与仲元自淮上复至齐安

送纯甫如江南

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粉墙侵醉墨,怊怅绿......
  •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曾咏常州送主人,岂知身得两朱轮。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以我薄材思拊伛,赖君余教得......
  • 车载板二首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疑即贾长沙,当时所......
  • 生日次韵南郭子二首
    寒逼清枝故有梅,草堂先对白头开。残骸已若鸡年梦,犹见骚人几度来。...
  • 散发一扁舟
    散发一扁舟,夜长眠屡起。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爱此露的皪,复怜云绮靡。谅无与歌弦,幽独亦......
  •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
    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已累亲。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