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令
2025-09-05

杂诗

宋代  王令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小棠下。
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

杂诗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杂诗翻译及注释

《杂诗》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
听讼小棠下。
嗟今千里长,
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
欲以无为化。

中文译文:
召公方伯受尊崇,
才华也与圣人相仿效。
农时勉强懈怠民众之苦,
在小棠下倾听诉讼。
唉,今天千里之遥,
已经感到羞耻询问农耕。
弹奏琴音高处于堂上,
愿以无为的境界来化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令的作品,通过描述召公方伯的崇高地位和才华,以及对农耕的关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倡导。

首先,诗句中的"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赞扬了召公方伯的高尚地位和才智,将其与圣人相提并论,显示了作者对召公方伯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农时勉强懈怠民众之苦,以及作者在小棠下倾听诉讼的情景。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农时不得不烦扰民众的情况感到遗憾和担忧。

然后,诗句"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千里长代指统治者,作者表示对统治者对农耕的漠视和忽略感到羞耻和遗憾。

最后两句"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传达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景。弹琴高堂上暗示作者身居高位,希望通过无为而化的境界来引导社会,表达了对和平、宁静和无为而治的向往。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召公方伯、农耕和社会问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和平、宁静的向往,旨在呼吁社会上层关注农耕,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杂诗拼音读音参考

zá shī
杂诗

zhào gōng fāng bó zūn, cái yì shèng rén yà.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nóng shí dàn fán mín, tīng sòng xiǎo táng xià.
农时惮烦民,听讼小棠下。
jiē jīn qiān lǐ cháng, yǐ chǐ wèn gēng jià.
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
tán qín gāo táng shàng, yù yǐ wú wéi huà.
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


相关内容11:

何处难忘酒十首

夏日

毕卓瓮间图

六言诗

輓老苏先生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百年歌
    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巵气如熏。辞家观国综典文。高冠素带焕翩纷。酒......
  • 边思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 悼室人诗
    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佳人承云气。无下此幽都。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掩映金渊侧。游豫碧......
  •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
  • 回心院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 浪淘沙
    蛮歌豆蔻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