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渔父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游次公
2025-09-11

渔父

宋代  游次公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护渔矶。
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渔父作者简介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又号寒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议郎通判汀州。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

渔父翻译及注释

《渔父》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游次公。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林中茅草靠近小溪,
闪烁的白石保护着渔矶。
想必他每天都来垂钓,
石头上的蓑衣没有带回家。

诗意分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父在竹林旁的小溪中垂钓的情景。诗中描述了溪边的竹林中有一间茅草搭建的小屋,靠近小溪的地方有一块闪烁的白石,用来保护渔矶。诗人认为这位渔父应该是每天都来这里垂钓的,因为石头上的蓑衣没有带回家,说明他会经常来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父在自然环境中垂钓的情景,展示了渔父勤劳的形象和对自然的热爱。作者通过描绘竹林、小溪和白石,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山水景致。渔父每天来这里垂钓,不带回家的蓑衣暗示了他专注于渔事,顾不上琐碎的物事。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与宋代文人的山水田园情怀相契合,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宁静和纯朴生活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描写和细腻的意境,将渔父的形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崇尚田园生活和对简单美的追求。

渔父拼音读音参考

yú fù
渔父

zhú lǐ máo cí bàng xiǎo xī, lín lín bái shí hù yú jī.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护渔矶。
xiǎng yīng rì rì lái chuí diào, shí shàng suō yī bù dài guī.
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相关内容11:

一半儿

临江仙

题灵惠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太常引 以上二首见词品卷五
    短衣孤剑客乾坤。奈无策,报亲恩。三载隔晨昏。更疏雨、寒灯断魂。赤城霞外,西风鹤发,犹想倚柴......
  • 鹧鸪天
    堂上幽人睡自闲。门前声利聚为团。花香恼梦寻无处,诗句撩人写复难。空自叹,倩谁宽。惊鸟三绕几......
  • 句
    怀人空结九回肠。...
  • 一萼红
    玉婵娟。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
  • 月夜汎舟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
  • 论俗十二首
    愚氓扰潢池,囏难亦常态。簪绅有包藏,事异吁可怪。豺声久伺乱,鲸戮终何悔。游言张凶焰,巧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