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7-28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唐代  岑参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
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
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翻译及注释

诗词《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中文译文:

山阴老僧解楞伽,
颍阳归客远相过。
烟深草湿昨夜雨,
雨后秋风渡漕河。
空山终日尘事少,
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
别驾渡头一归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偃师东和韩樽两位游子与景云晖上人一起的行程和感受。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老僧解释《楞伽经》的场景,也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游子与僧人相遇的场景。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这里的颍阳指代作者自己,他是颍阳人,归来的客人。

随后的两句描绘了昨夜的雨,烟雾笼罩着山地,草地潮湿,秋风吹过漕河。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空山中尘事少,平原上行人稀少,平郊远处的行人看起来很小。这部分表达了一个孤寂和宁静的景象,也暗含了游子们远离尘嚣,返归自然的心境。

最后的两句描绘了尚书碛上黄昏的钟声,一只归鸟从渡头飞过。这里用黄昏的钟声和归鸟的形象来隐喻游子们的归程,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河之美,远离尘嚣之境,以及对归途的思念,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故乡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拼音读音参考

yǎn shī dōng yǔ hán zūn tóng yì jǐng yún huī shàng rén jí shì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shān yīn lǎo sēng jiě léng jiā, yǐng yáng guī kè yuǎn xiāng guò.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
yān shēn cǎo shī zuó yè yǔ,
烟深草湿昨夜雨,
yǔ hòu qiū fēng dù cáo hé.
雨后秋风渡漕河。
kōng shān zhōng rì chén shì shǎo, píng jiāo yuǎn jiàn xíng rén xiǎo.
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shàng shū qì shàng huáng hūn zhōng, bié jià dù tóu yī guī niǎo.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相关内容11: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送张升卿宰新滏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凭将两行泪,为访邵......
  • 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
    馆宿风雨滞,始晴行盖转。浔阳山水多,草木俱纷衍。崎岖缘碧涧,苍翠践苔藓。高树夹潺湲,崩石横......
  • 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李与之故,非予所识)
    客车名未灭,没世恨应长。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故人惊逝水,寒雀噪空墙。不是平生旧,遗踪要......
  • 感梦
    岁月转芜漫,形影长寂寥。仿佛觏微梦,感叹起中宵。绵思霭流月,惊魂飒回飙。谁念兹夕永,坐令颜......
  • 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方耽静中趣,自与尘......
  • 同德寺阁集眺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旭日霁皇州,岧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