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09-13

宋代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常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竹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竹翻译及注释

《竹》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高的竹枝迎风与友,
茂密的竹叶化雪成花。
昨夜常娥又显婀娜身姿,
带着稀疏的影子掠过窗纱。

诗意: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竹的高洁、坚韧和静谧之美。竹子高高矗立,与风成为朋友,象征着竹子的坚强和不畏风雨的品质。竹叶茂密如花,将雪化作了花朵,展现了竹子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保持生机的特质。诗中还提到了昨夜的常娥,她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影子在窗纱上闪现,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优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竹子的高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高耸入云,与风结为友谊,表现出竹子在逆境中的豁达和坚强。竹叶茂密如花,将雪化作花朵,表达了竹子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生机的生命力和自我滋养的能力。昨夜的常娥带着轻盈的身影经过窗纱,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浪漫和优美的色彩。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坚韧、高洁、自我滋养的理想追求。竹子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经常被用来表达君子的品质和境界。作者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传递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并通过与风结为友的形象,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和常娥的引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抒发。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即崇尚自然、追求简约和寄托理想情感的风格。

竹拼音读音参考

zhú

gāo zhī yǐ yuē fēng wèi yǒu, mì yè néng liú xuě zuò huā.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zuó yè cháng é gèng xiāo sǎ, yòu xié shū yǐng guò chuāng shā.
昨夜常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相关内容11:

和子山种花

江南春

入城

对酒

次韵家弟所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连雨书事
    白菊生新紫,黄芜失旧青。俱含岁晚恨,併入夜深听。梦寐连萧瑟,更筹乱晦冥。云移过吴越,应为洗......
  • 忘忧堂
    磴道循城近,垣墙占地幽。轩窗谁指画,砚席我优游。不许簿书到,恐为图史羞。此心元自适,何处欲......
  • 再赋
    危楼只隔一重篱,谁见扶筇独上时。如许江山懒搜句,燕公应笑我支篱。...
  • 和大光道中绝句
    寂寂孤村竹映沙,槟榔迎客当煎茶。岭南二月无桃李,夹路松开黄玉花。...
  • 蒙示涉汝诗次韵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烟涵翠轂润,月照金......
  • 秋雨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