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答丁端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4

次韵答丁端州

宋代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次韵答丁端州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次韵答丁端州翻译及注释

诗词:《次韵答丁端州》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
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
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
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
病骸今似沈休文。

中文译文:
不要悲叹我身处荒僻又孤寂的地方,
反而欣喜风传岭北的民谣之声。
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疆界,
然而竹符却仍然属于中原。

春天的书信随着衡阳的雁儿来到,
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顶上的云。
相见之时,你会明白我望南的苦楚,
如今,病弱的身躯有些像沈休文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回答丁端州的诗作,表达了在荒僻孤寂的地方居住的心情。诗人并不悲叹自己远离繁华,反而欣喜地听到了风传岭北的民谣,这使得他感到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

诗中提到的铜柱和竹符分别象征着边疆和中原的界限。虽然铜柱标示了边疆的蛮荒地区,但竹符仍然属于汉家,表明边疆与中原之间存在着文化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诗人描述了春天的书信随着雁儿飞来,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山的情景,这些景象使他感到思乡之苦。他希望与丁端州相见,以互诉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说自己病弱的身躯如今有些像沈休文,沈休文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也曾因病而身体衰弱。这些诗句流露出诗人身处荒僻之地的孤寂和病痛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寂病痛的苦楚,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心灵寄托的期望。

次韵答丁端州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dá dīng duān zhōu
次韵答丁端州

mò jiē huāng pì yòu lí qún, qiě xǐ fēng yáo lǐng běi wén.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tóng zhù suī rán mán jiǎo jiē, zhú fú hái shì hàn jiā fēn.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chūn shū lái zhú héng yáng yàn, qiū qí guī kàn lǒng shǒu yún.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xiāng jiàn huì zhī nán wàng kǔ, bìng hái jīn shì shěn xiū wén.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相关内容11:

湖南漕李革夫被召乃丐归

万山潭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庚子荐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兴
    长愿如人意,一生无别离。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 次韵谷口郑东子见寄
    自笑诗人多好酒,君能不饮任樽空。劝君莫倚醒醒眼,却笑傍人醉面红。...
  • 都中书怀二首
    醉卧长安市,思归东海涯。瓶馀残腊酒,梅花隔年花。日与愁为地,时凭梦到家。乡书三两纸,一读一......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
    细读石屏记,寻幽到水涯。老人相问答,属意在岩花。江海浮天阔,山林去国赊。草茅最深处,认作野......
  • 次韵谷口郑东子见寄
    一生飘泊客途中,抚技从人类百工。白首归来入诗社,犹思渭北与江东。...
  • 新岁书怀四首
    正月复二月,百年如一年。世间人易老,天下事难全。生计麦十斛,传家诗几篇。眼前虽不足,心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