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释正觉
2025-07-19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代  释正觉  

这样师僧,面目可憎。
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
虚空阔无工夫挂剑,沧海深有伎俩挑灯。
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
入闽借问,何如个能。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翻译及注释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中文译文:
这样的禅师僧人,容貌令人讨厌。名头虽有,实际却不如所传。虚空中没有时间来挂剑,沧海深处却有技巧来点亮灯火。他们摇曳着头陀的形象,如同精致的道者的棱角。如果问他们进入福建,他们能够如何应对呢?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师僧人的形象,作者对这些禅师僧人持有一定的批评态度。诗中通过比喻和对比,揭示了他们的真实面貌与外表形象之间的差距。

首先,作者对这些禅师僧人的容貌表达了厌恶之情,称其为"面目可憎",暗示他们的相貌并不令人愉悦。这种形象的描绘可能与他们的修行方式、举止或外表装束等有关。

然后,作者指出这些禅师僧人名头虽大,但实际上并不如传闻中那样了不起,用"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来形容他们虚有其表。这种揭示真相的手法,可能与作者对虚伪和伪装的不满有关。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两个对比的景象:虚空中没有时间来挂剑,沧海深处却有技巧来点亮灯火。这种对比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禅师僧人的修行态度的疑问和批评。作者认为他们在修行上缺乏真实和实质,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虚无和空洞的形象。

最后,作者运用"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来形容这些禅师僧人。"抖擞"表示他们摇曳的头陀形象,而"玲珑"和"棱"则表达了他们的精致和角度分明的形象。这种描写可能是在暗示他们对外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内心修行的真正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僧人形象的描绘和对其修行方式的质疑,表达了作者对虚伪和伪装的不满。它呈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对真实与表面之间差距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拼音读音参考

chán rén bìng huà zhǔ xiě zhēn qiú zàn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zhè yàng shī sēng, miàn mù kě zēng.
这样师僧,面目可憎。
míng mō hái bù shì, cáng fù yòu hé zēng.
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
xū kōng kuò wú gōng fū guà jiàn, cāng hǎi shēn yǒu jì liǎng tiǎo dēng.
虚空阔无工夫挂剑,沧海深有伎俩挑灯。
dǒu sǒu tóu tuó bèi, líng lóng dào zhě léng.
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
rù mǐn jiè wèn, hé rú gè néng.
入闽借问,何如个能。


相关内容11:

颂十玄谈·尘异

显元歌

金刚随机无尽颂·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相无相分第九

十二时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偈颂二百零五首
    默默相投时节,灯灯不断光明。其间著脚浑无地,望尽玉壶连底清。...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传之失真,体之而神。明白智圆而有照,清虚理极而无身。心萌法法,影落尘尘,一段精光华上春。...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体之象先,得之自然。心空有以,道大谁传。蟾在珊瑚之树,蚌蕴明珠之渊,弹指分身兮三千大千。...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地藏栽田博饭,南泉买鎌割禾。六祖负舂明历历,金牛棒钵笑呵呵。古人得恁饱参煞,尔辈莫嫌辛苦多......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天庭宽而祖宗光,地阁阔而儿孙昌。中间鼻孔自家底,出气通快浑不妨。坤六短,乾三长。饱丛林汉休......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默默湛存,昭昭元鉴。发用也连乾继坤,缘应也明离暗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