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君庸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08

送君庸

宋代  黄庭坚  

北风吹雨薄寒生,人与蜡梅相照明。
恨君草草渡江去,重约归时五凤笙。

送君庸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送君庸翻译及注释

《送君庸》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好友庸之时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北风吹雨薄寒生,
寒冷的北风吹过,雨丝轻薄微寒,
人与蜡梅相照明。
我和寒冷的蜡梅相互照映。
恨君草草渡江去,
我懊悔你匆忙地渡过江去,
重约归时五凤笙。
但期望你回来时,五凤笙声再次响起。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北风吹雨和蜡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思念之情。北风和雨象征着寒冷和离别,增强了诗词的离愁别绪氛围。蜡梅则是冬季中的花朵,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

诗词的第二句“人与蜡梅相照明”表达了作者与蜡梅之间的共鸣和情感交融,也暗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之情。第三句“恨君草草渡江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匆忙离去的遗憾和后悔之情,同时也暗示着友人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最后两句“重约归时五凤笙”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回归的期待和希望,五凤笙的声音象征着友人归来的喜悦和庆祝。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寒冷的自然景象和蜡梅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情思念和期待。它给人一种淡雅、凄美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人情之间的真挚和珍贵。

送君庸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jūn yōng
送君庸

běi fēng chuī yǔ báo hán shēng, rén yǔ là méi xiāng zhào míng.
北风吹雨薄寒生,人与蜡梅相照明。
hèn jūn cǎo cǎo dù jiāng qù, zhòng yuē guī shí wǔ fèng shēng.
恨君草草渡江去,重约归时五凤笙。


相关内容11:

次韵清水岩

素梅 十八

梅花 其三

题安石榴双叶

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清凉国师真赞
    宝月清凉,寂照法界。以沙门相,藏世间解。谷响入耳,性不可为。青莲出水,深不可窥。万象纷披,......
  • 梅花 其三
    不同杨柳争妍,冷笑托根泉石。岁寒寄语高人,可问调羹消息?...
  • 宋乔年真赞
    士之坎壈,以其智多。因坎壈以为师,用其多以见己。相遭於功名之会,图像麒麟。独行於寂寞之滨,......
  •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 素梅 十六
    疏花粲粲照寒水,玛瑙坡前春独回。却忆去年风雪里,吹箫曾棹酒船来。...
  • 题王晋卿平远溪山幅
    风流子晋罢吹笙,小笔溪山刮眼明。相倚鸳鸯得偎暎,一川风雨断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