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景熙
2025-09-09

西湖

宋代  林景熙  

西湖  

繁华已如梦,登览忽成尘。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笙歌醉北人。
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
太一今谁问,斜阳自水滨。

西湖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西湖翻译及注释

《西湖·繁华已如梦》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以及人们在繁华中的忧思和沉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繁华已如梦,
登览忽成尘。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
笙歌醉北人。

这首诗以"繁华已如梦"开篇,表达了繁华事物如梦般虚幻的特性。作者通过"登览忽成尘"的描写,突出了人们曾经的壮丽景象如今已化为尘土的转瞬间。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风景和人物。"风物{左目右宾}西子"中的"左目右宾"是作者用来形容风物的,表达了其美丽和优雅。"笙歌醉北人"则描绘了北方的游客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

断猿三竺晓,
残柳六桥春。
太一今谁问,
斜阳自水滨。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些景点和景色。"断猿三竺晓"描绘了西湖晨曦时分,湖畔的竹林中断断续续传来猿猴的声音,给人以宁静和自然的感觉。"残柳六桥春"则描绘了春天的西湖,六座桥上的柳树已经残破,但依然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最后两句以太一自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太一"是古代神话中的日神,代表着光明和希望。通过"太一今谁问",作者暗示人们已经不再关注这些美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一句"斜阳自水滨"则表达了夕阳斜照的景象,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繁华事物的虚幻感受和对人们忽视背后意义的担忧。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示了西湖的美景,又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深思熟虑,具有深刻的诗意。

西湖拼音读音参考

xī hú
西湖

fán huá yǐ rú mèng, dēng lǎn hū chéng chén.
繁华已如梦,登览忽成尘。
fēng wù zuǒ mù yòu bīn xī zǐ, shēng gē zuì běi rén.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笙歌醉北人。
duàn yuán sān zhú xiǎo, cán liǔ liù qiáo chūn.
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
tài yī jīn shuí wèn, xié yáng zì shuǐ bīn.
太一今谁问,斜阳自水滨。


相关内容11:

闷来

送喻舜举归寿乃翁七十

答柴主簿二首

马嵬

返山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浙中饥甚六月一雨颇慰
    雨余灯火坐茅齐,此夕田家有好怀。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
  • 项羽里
    英雄盖世竟何为,故里凄凉越水涯。百二势倾争逐鹿,八千兵散独乘骓。计疏白璧孤臣去,泪落乌江后......
  • 读文山集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溟竭。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
  • 答金华王玉成
    诗吞楚泽渺无边,不用神丹骨已仙。九万里程惊落羽,三千年事抚遗编。铜盘老泪胡笳裹,金粟荒愁杜......
  • 访僧邻庵次韵
    拂石题诗满袖岚,寻僧又过竹溪南。乾坤浩荡酒乡寄,山水苍寒琴意参。老燕未归同是客,孤云无住孰......
  • 惠山泉
    第二名泉在,深云护石阑。九峰灵气泄,三伏细流寒。远脉松长润,余香茗欲残。荒祠怀陆羽,一掬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