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大通禅师真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9

大通禅师真赞

宋代  黄庭坚  

前波法涌,後波大通。
大通法涌,彻底澄空。
圆照愿海,千沤一实。
圆通法流,滔天沃日。
三世一念,十方见前。
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见即弹指,蹉过万千。
大则偏圆异位,通则真假同源。
观者著眼,是传非传。

大通禅师真赞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大通禅师真赞翻译及注释

《大通禅师真赞》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禅宗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波法涌,后波大通。
大通法涌,彻底澄空。
圆照愿海,千沤一实。
圆通法流,滔天沃日。
三世一念,十方见前。
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见即弹指,蹉过万千。
大则偏圆异位,通则真假同源。
观者著眼,是传非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哲理。诗中以波涌和大通的形象来描绘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境遇和境界。前波法涌,后波大通,意味着修行者先经历波澜起伏的法涌,然后达到大通的境界。大通法涌,指的是修行者将法涌的境界彻底澄清,达到空灵纯净的境地。诗中还提到圆照愿海,表示修行者的智慧如圆照一般,能洞察一切事物,实现愿望。圆通法流,形容修行者的法流如滔天河水,广泛润泽众生。诗词中还提到了三世一念,十方见前,表示修行者的觉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在一念之间见到十方世界。最后,诗中提到铜崖铁壁,形容修行的困难和阻碍,但这些都是无法攀缘和超越的。修行者应该保持警觉,一旦有所觉悟,即刻行动,不要错过万千机缘。大通与偏圆、真与假的关系是统一的,而观者应该超越传统观念,以超越凡俗的眼光来看待修行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禅宗的象征和修行的隐喻,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道理。作者以波涌和大通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从烦忧纷扰到境界通畅的过程。诗中的铜崖铁壁象征修行的困难和障碍,提醒修行者要保持警觉和敏锐的觉察力。诗词中的圆照愿海和圆通法流则表达了修行者智慧的开展和法力的广大。最后的真假同源和是传非传的表述则体现了禅宗哲理的超越性和传统观念的局限。整首诗词虽然文字简练,却蕴含了深刻的禅宗思想,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大通禅师真赞拼音读音参考

dà tōng chán shī zhēn zàn
大通禅师真赞

qián bō fǎ yǒng, hòu bō dà tōng.
前波法涌,後波大通。
dà tōng fǎ yǒng, chè dǐ chéng kōng.
大通法涌,彻底澄空。
yuán zhào yuàn hǎi, qiān ōu yī shí.
圆照愿海,千沤一实。
yuán tōng fǎ liú, tāo tiān wò rì.
圆通法流,滔天沃日。
sān shì yī niàn, shí fāng jiàn qián.
三世一念,十方见前。
tóng yá tiě bì, bù kě pān yuán.
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jiàn jí tán zhǐ, cuō guò wàn qiān.
见即弹指,蹉过万千。
dà zé piān yuán yì wèi, tōng zé zhēn jiǎ tóng yuán.
大则偏圆异位,通则真假同源。
guān zhě zhe yǎn, shì chuán fēi chuán.
观者著眼,是传非传。


相关内容11: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子奇二首

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

寄刘泗州

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二首

奉留楚金长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漫书呈几复三首
    古人踽踽已先登,後学萧萧不再兴。顾我尪羸君勉强,百年漂忽甚风灯。...
  • 书扇
    鲁公笔法屋漏雨,未减右军锥画沙。可惜团团新月面,故教零乱黑云遮。...
  •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天高秋树叶公邑,日暮碧云樊......
  • 从丘十四借韩文二首
    中有先君手泽,丹铅点勘书诗。莫惜借行千里,他日还君一鸱。...
  • 戏赠王晦之
    故人迩在登封居,折腲从事意何如。月明曾听吹笙否,我亦未见缑山凫。栖苴世上风波恶,情知不似田......
  •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风撼鶺鴒枝,波寒鸿雁影。天不椓斯文,俱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