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舟次高舍书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09-06

舟次高舍书事

宋代  陈与义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极茫茫。
遥指长沙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

舟次高舍书事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舟次高舍书事翻译及注释

《舟次高舍书事》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涨水东流满眼黄,
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
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
世间歧路极茫茫。
遥指长沙非谪去,
古今出处两凄凉。

中文译文:
涨水东流满眼黄,
船只停泊高楼更令人伤感。
一川的木叶明亮秋天的序曲,
两岸的人家共同迎接夕阳。

战乱过后江山历历在目,
世间的道路分岔处十分模糊。
远眺长沙并非被贬去之地,
古今的出处都散发着凄凉之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荡时期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首先,通过描绘涨水东流满眼黄和泊舟高楼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感叹和伤感之情。涨水东流黄浊,暗喻时代的动荡和不安定,而泊舟高楼则暗示着作者远离家园、流离失所的境况。

其次,诗中描述了一川木叶明亮的秋天景象和两岸人家迎接夕阳的情景,以对比之下凸显出乱世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景象在动荡的时代中成为寄托和安慰,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稳定和安宁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乱后江山历历在目,暗示着作者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变迁。世间的道路分岔处模糊不清,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在困境中迷失的境况。

最后,作者遥指长沙非谪去,指出长沙并不是被贬低的地方。这句话可能是对自己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的触动,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启示。

舟次高舍书事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cì gāo shě shū shì
舟次高舍书事

zhǎng shuǐ dōng liú mǎn yǎn huáng, pō zhōu gāo shě gèng qíng shāng.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yī chuān mù yè míng qiū xù, liǎng àn rén jiā gòng xī yáng.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luàn hòu jiāng shān yuán lì lì, shì jiān qí lù jí máng máng.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极茫茫。
yáo zhǐ cháng shā fēi zhé qù, gǔ jīn chū chù liǎng qī liáng.
遥指长沙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


相关内容11:

池阳四咏

谢主人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

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
    挥笔将如解愠何,层冰列鉴谩峨峨。要知心地清无暑,端为全钟四气和。...
  • 试院书怀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茫然十年事,倚杖数......
  •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境胜日偏长,心清夏更凉。超然远览处,何止傲羲皇。...
  • 秋月
    袢暑推不去,快风喜来过。西荣迟明月,与子聊婆娑。初如金盆涌,稍若玉鉴磨。亭亭倚华魄,艳艳舒......
  • 雨晴徐步
    百年几晴朝,徐步山径湿。忽悟春已深,鸣禽飞相及。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涧边千嵁岩,今日何......
  • 闻西省赏酴醿芍药戏成小诗奉简泰之侍讲舍人
    满架冰肌合碧云,翻阶翠袖映红裙。玉堂只有金沙在,伴直明朝又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