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秋日寄狄补阙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9-10

秋日寄狄补阙

唐代  罗隐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秋日寄狄补阙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秋日寄狄补阙翻译及注释

秋日寄狄补阙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译文:
纷扰的尘世中,立马望向南山。
虽然岁月匆匆过去,却无妨逐日自在。
病中的树叶已被霜染成红色,忧愁之中鬓发零星斑白。
不再为良知而困扰,驱车已经出关远离了尘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景色,以及诗人狄补阙的情感。首先,诗人将尘世的繁忙与南山的宁静做对比,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厌倦,渴望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诗人以“病中”和“愁里”来描写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状况,暗示了诗人的困顿和忧愁。最后,诗人以“不为良知在”来表达自己不再被社会道德束缚的决心,表示愿意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自由。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秋日寄狄补阙拼音读音参考

qiū rì jì dí bǔ quē
秋日寄狄补阙

hóng chén rǎo rǎo jiān, lì mǎ kàn nán shān.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mán dào jīng nián wǎng, hé fáng zhú rì xián.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bìng zhōng shuāng yè chì, chóu lǐ bìn máo bān.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bù wéi liáng zhī zài, qū chē yǐ chū guān.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相关内容11:

下第寄张坤

偶题离亭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除夜寄张达

轻飙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剡县主簿
    金庭养真地,珠篆会稽官。境胜堪长往,时危喜暂安。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他日抛尘土,因君拟......
  • 题击瓯楼
    驻旌元帅遗风在,击缶高人逸兴酣。水转巴文清溜急,山连蒙岫翠光涵。...
  • 春日叶秀才曲江
    江花江草暖相隈,也向江边把酒杯。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疟避还来。安排贱迹无良策,裨补明时望......
  • 边夜
    光景漂如水,生涯转似萍。雁门穷朔路,牛斗故乡星。句尽人谁切,歌终泪自零。夜阑回首算,何处不......
  • 秦纪
    长策东鞭及海隅,鼋鼍奔走鬼神趋。怜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间有死无。...
  • 东归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