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汪莘
2025-07-19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宋代  汪莘  

夏雨春风穷管仲,傍云荣木老渊明。
断红池馆无人到,犹有黄鹂一两声。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作者简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翻译及注释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夏之交,风雨交织,耳目所感即是十种绝妙景象。夏日的雨水和春天的微风使得管仲的贫穷和木老渊明的荣耀相映成趣。红池馆的花朵凋零,无人前来赏玩,然而仍能听到一两声黄鹂的歌唱。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夏之交的气候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寂静和离别之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切思考。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诗意和赏析:

1. "夏雨春风穷管仲":夏日的雨水和春天的微风,使得贫穷的管仲显得更加无助和边缘化。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贫困人物的同情和对逆境环境的感叹。

2. "傍云荣木老渊明":与云彩相伴的是荣耀,而年迈的渊明则依旧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智慧。这句描绘了渊明的高尚品质和他在岁月中的坚韧。

3. "断红池馆无人到":红池馆中的花朵凋零,没有人来欣赏。这句表达了一种寂寞和被遗忘的感觉,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4. "犹有黄鹂一两声":尽管人迹罕至,但仍能听到一两声黄鹂的歌唱。这句表达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对希望和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环境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投射,传递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寂静与声音的对比,凸显了诗歌中的韵律美和意象之美。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领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xià zhī jiāo fēng yǔ mí jiān ěr mù suǒ chù jí shì shí jué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xià yǔ chūn fēng qióng guǎn zhòng, bàng yún róng mù lǎo yuān míng.
夏雨春风穷管仲,傍云荣木老渊明。
duàn hóng chí guǎn wú rén dào, yóu yǒu huáng lí yī liǎng shēng.
断红池馆无人到,犹有黄鹂一两声。


相关内容11: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伟叔蔡兄来永嘉屡辱投赠於其归也辄奉俚歌为

葑门

赠祈雨妙阇黎

群玉堂即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访汤粹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始求为已事,中胡济......
  • 重阳赵使君惠酒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酒曾麾道济梁。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 方壶自咏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可怜持玉尺,终不度......
  • 赵尚书挽诗
    材业将时偶,声名斗宠新。文昌留不住,大尹政通神。力说和戎好,从撩相国嗔。春花插秋鬓,还得自......
  • 方壶自咏
    无象始无假,有形斯有邪。盈虚怜日月,聚散笑烟霞。一性亦无我,五行何况他。谁能离火宅,吾与上......
  • 淳熙壬寅仲夏大雨写望
    一朵乌云起天末,倏忽长驱半天阔。云头到处急雨来。雨脚错落飞河魁。吹以南箕更豪横,打窗喷壁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