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1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

宋代  苏辙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翻译及注释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似高人长远人,
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
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
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
犹恐此中藏隐沦。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在白云庄眺望远台时的景象和感受。诗人以山峰比拟高人的形象,认为只有登上高处才能见到无限美景。远台上的土石不多,但却能映照出新奇的山峦景色。当阵马奔腾时,距离变得遥远,风浪舒卷间感觉无边无际。白云飘散,似乎是在逃避名利之地,诗人担心其中可能隐藏着隐忧和沦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山峰被比作高人,强调了登高远望的重要性,只有在高处才能发现新奇的景色。远台虽然简朴,但仍能反射出美丽的山峦景色,暗示着在平凡中也能发现独特之处。阵马奔腾和风涛舒卷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壮丽感和无限延伸的想象力。最后,白云被视为逃避名利的象征,诗人对隐藏在其中的隐忧和沦陷感到忧虑。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感悟和情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警示。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拼音读音参考

hé máo guó zhèn bái yún zhuāng wǔ yǒng tiào yuǎn tái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

shān shì gāo rén cháng yuǎn rén, bù dēng gāo chù jiàn wú yīn.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zhù tái tǔ shí wú duō zǐ, zhào yǎn fēng luán dé xǔ xīn.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zhèn mǎ bēn téng shí jué yuǎn, fēng tāo shū juàn hū wú yín.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bái yún zì shì táo míng chù, yóu kǒng cǐ zhōng cáng yǐn lún.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相关内容11: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次韵子瞻与邓圣求承旨同直翰苑怀武昌西山旧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二首
    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落笔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绝许......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会景亭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视身如乘风,超然忘......
  •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案牍稀疏意自开,夜阑幽梦晓方回。青苔红叶骚人事,时见诗简去又来。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
  • 中秋夜八绝
    长空开积雨,清夜流明月。看尽上楼人,油然就西没。谁遣常时月,偏従此夜明。暗添珠百倍,潜感兔......
  •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
    岁月飘然风际烟,紫萸黄菊又霜天。莫思太室杉松外,且醉青州歌舞前。〈昔年与顿君同登嵩顶,时正......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儿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偶将今生脚,还著古人屦。大小适相同,本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