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释文珦
2025-09-11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

宋代  释文珦  

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於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疎钟到客舟。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翻译及注释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文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越城之后,拜访了隐居在庵中的主人所感受到的景致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何事相寻向此游,
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於屋外参差见,
水到门前款曲流。
树腹半空栖伏翼,
竹梢初动蔓牵牛。
分明记得前回过,
斜月疎钟到客舟。

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游览心情和对主人的拜访。以下是对诗词中的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诗词以"何事相寻向此游"作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向着这个地方游览的目的和动机。接着,诗人描述了"入城不似出城幽",暗示着城市的喧嚣与隐居处的宁静对比。这种对比使得隐居庵主人的居所更显得宜人。

接下来的两句"山於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形象地描绘了庵外的山势起伏和水流的曲折流动。这些景象为庵主人的隐居提供了一种和谐、自然的背景。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这两句描述了庵内的景象。树上的鸟儿盘旋在空中,竹梢上的蔓藤缠绕着牛。这些描写表现了庵内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着隐居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疏钟到客舟"带给读者一种回忆之情。诗人回忆起前次经过这里时的景象,而斜月和疏钟声则暗示着客船的到来,将诗人带离这个地方。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通过对城市和隐居的对比,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情感。同时,诗人对庵主人的拜访也表达了对智者、隐者的尊敬和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自然、回忆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自然之美的思考。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拼音读音参考

chū yuè chéng fǎng guī yǐn ān zhǔ rén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

hé shì xiāng xún xiàng cǐ yóu, rù chéng bù shì chū chéng yōu.
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shān yú wū wài cēn cī jiàn, shuǐ dào mén qián kuǎn qǔ liú.
山於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shù fù bàn kōng qī fú yì, zhú shāo chū dòng màn qiān niú.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fēn míng jì de qián huí guò, xié yuè shū zhōng dào kè zhōu.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疎钟到客舟。


相关内容11:

送春

空山

和人晚秋客思

读郭文举传

懒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春晓寻山家
    石涧寒流不尽,茅檐宿雨初晴。幽客眠云未起,四时鸟弄春声。...
  • 灵乌篇
    尝闻有灵鸟,其名为凤凰。九苞信嘉瑞,五色成文章。其宿必丹穴,其鸣在朝阳。有德斯出现,德衰还......
  • 悠悠荒路行
    悠悠荒路间,能使客心恻。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东西失蹊径,南北迷阡陌。室庐尽空虚,坟垄皆......
  • 心镜
    不存分别见,真是与盲同。常以身为观,因知色即空。无生方会道,取相未成功。此意吾尝得,皆归心......
  • 隐居二首
    任术终当死术,为仁必得称仁。比似荣华灭族,何如贫贱修身。...
  • 閒静词
    自从住山来,未尝离於山。予爱山之静,山亦多予閒。閒静两相得,悠然真意存。白云乃知此,难与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