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冯时行
2025-07-18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

宋代  冯时行  

孤渚凝寒睇,斜风看乱飘。
已狂难自定,初泊不胜娇。
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
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作者简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翻译及注释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是宋代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作者在船中观雪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法自持的心境。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

孤渚凝寒睇,
斜风看乱飘。
已狂难自定,
初泊不胜娇。
白向水边断,
轻来衣上消。
更愁清梦觉,
篷底听萧萧。

译文:
孤寂的江渚凝结寒意,
斜风中观看雪花飘扬。
内心已经狂乱难以自持,
初次泊船,心境无法平静。
雪花纷纷从水面消散,
轻轻地飘落在衣袖上。
更加忧愁清晨醒来,
船篷底下传来寒风萧萧之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冯时行在舟中观雪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渚上的雪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怀。诗中的"孤渚"和"斜风"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而"凝寒睇"、"看乱飘"等描写则展现了雪花飘飞的景象。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纷乱。"已狂难自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荡和无法平静的状态,"初泊不胜娇"则暗示了诗人初次停泊船只时的心情不安和不适应。后两句"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描绘了雪花从水面上漂浮消散的景象,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纷乱在雪花的洗涤中逐渐消散。

最后两句"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再次强调了作者的忧愁和不安。"愁清梦觉"表达了作者在清晨醒来时更加沉重的心情,"篷底听萧萧"则描述了船篷底部传来的冷风声,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寒冷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舟中观雪的情景,通过雪景的变化和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纷乱,表达了一种孤寂和不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动荡和矛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zhōng guān xuě chéng lǐ yáo yú èr shǒu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

gū zhǔ níng hán dì, xié fēng kàn luàn piāo.
孤渚凝寒睇,斜风看乱飘。
yǐ kuáng nán zì dìng, chū pō bù shèng jiāo.
已狂难自定,初泊不胜娇。
bái xiàng shuǐ biān duàn, qīng lái yī shàng xiāo.
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
gèng chóu qīng mèng jué, péng dǐ tīng xiāo xiāo.
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


相关内容11:

题扇二十四首

雨中书事

阳春曲

和杨团练元韵

山居杂诗九十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念奴娇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
  • 杂诗二十七首
    远水兼天冷暮云,惊风脱叶静逾闻。蒲团宴坐都无事,只有山炉供夕熏。...
  • 送同年杨元直持宪节湖南二首
    天阔风高旆纛轻,江清沙白映扬舲。西岷峻极开文纪,南斗昭垂并使星。已见帆头湖水白,犹看柂尾蜀......
  • 有所思二首
    有所思兮天一涯,彼美人兮安得知。江皋送日下洲渚,心遥目断征鸿飞。兰嗟蕙怨芳草歇,春归犹见霏......
  • 寄越州张子文待制二首
    霜清玉洁紫微人,海水群飞蹭蹬频。首尾七年归剪拂,东西万里隔声尘。酒杯强遣愁中趣,药裹长随侵......
  • 题扇二十四首
    草萦平碧柳舒金,春色融融积渐深。巢燕高低寻画栋,宿云浓谈作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