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呈时宰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曹勋
2025-11-23

呈时宰二首

宋代  曹勋  

黔黎谁识迓衡功,赤白囊闲寝燧烽。
史不绝书称上瑞,地无遗利足三农。
已闻奠玉祠真室,未见泥金款岱宗。
七十二君梁父禅,何时展采更东封。

呈时宰二首作者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呈时宰二首翻译及注释

《呈时宰二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黔黎谁识迓衡功,
赤白囊闲寝燧烽。
史不绝书称上瑞,
地无遗利足三农。

已闻奠玉祠真室,
未见泥金款岱宗。
七十二君梁父禅,
何时展采更东封。

译文:
普通百姓谁能理解迓衡的功业,
赤白囊闲寝燧火烽烟。
史书中不断称颂上天的恩赐,
大地上没有遗失利益的农民。

已经听说奠玉祠的真实之处,
却还未见过泥金所铸的岱宗。
七十二位君主做出梁父的决策,
何时能够展示更多的东方荣耀。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任宰相的呈文,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的关切以及对祭祀宗庙、尊崇先祖的渴望。诗中提到了"迓衡功",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象征着君主的威严和权力。"赤白囊闲寝燧烽"描绘了官吏的闲散生活,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和管理不善。"史不绝书称上瑞"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珍视和对国家瑞兆的期待。"地无遗利足三农"则强调了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和重要支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祭祀先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国家荣耀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寓意深远的象征和隐喻,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承继,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整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现状的不满和对官吏的批评。这种思想意识和社会关怀,使得该诗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

呈时宰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chéng shí zǎi èr shǒu
呈时宰二首

qián lí shuí shí yà héng gōng, chì bái náng xián qǐn suì fēng.
黔黎谁识迓衡功,赤白囊闲寝燧烽。
shǐ bù jué shū chēng shàng ruì, dì wú yí lì zú sān nóng.
史不绝书称上瑞,地无遗利足三农。
yǐ wén diàn yù cí zhēn shì, wèi jiàn ní jīn kuǎn dài zōng.
已闻奠玉祠真室,未见泥金款岱宗。
qī shí èr jūn liáng fù chán, hé shí zhǎn cǎi gèng dōng fēng.
七十二君梁父禅,何时展采更东封。


相关内容11:

和张达道先生三首

施磨衲与惠因长老

御舟应制

和李提举山宫梅

选上人素履精修仆先识於崇信岑寂之时重来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端午帖子九首
    曲槛榴花绛色鲜,博山一缕水沉烟。奉华窗户清无暑,羽羽香传远岸莲。...
  • 赠吴思道
    某也极连蹇,世缘牵喧卑。久困戎烬间,方与鞍马辞。得奉宫观禄,遽失糟糠妻。泪零繐帷风,春惨中......
  • 和程右史见贻
    平生仰东坡,苏程契尤熟。两家流庆深,云外世高躅。於今凤池贵,方判卞氏玉。何止试典刑,一想岷......
  • 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
    灵明独耀驻年华,九任玄归有等差。帝一澄明藏水火,昆丘凝结粲云霞。金精盛处须寻兔,火枣成时要......
  • 和张达道先生三首
    先生道价彻云空,凛凛撑天玉一峰。我亦何知求至理,颇如纤筵扣洪钟。...
  • 感齿发之衰作诗自解
    我生饱艰苦,初年心已衰。况今七十化,形惫聊支持。头童渐不束,齿败余墙围。发落尚乐乐,齿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