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两太师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7-24

两太师

明代  李东阳  

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
议和生,议战死。
生国仇,死国耻。
两太师,竟谁是?

两太师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两太师翻译及注释

《两太师》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
议和生,议战死。
生国仇,死国耻。
两太师,竟谁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和议与战争之间的抉择,以及两位太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和命运。诗人通过对这一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民族荣辱的关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和议和战争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感慨。首四句诗描述了和议和战争的两种选择,塞外蒙尘走天子,意味着和议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避免战争的破坏;军前函首送太师,暗示着战争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太师们奉命出征。接下来的两句诗以对仇耻的描述,突出了和议和战争的不同结果,生国仇意味着保留了国家的尊严和颜面,而死国耻则暗示着国家的屈辱和损失。最后一句诗以一个问句作为结尾,引发了读者对两位太师身份的猜测和思索。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抑扬顿挫的语言,将和议和战争的选择与其带来的结果进行对比,凸显了国家的命运和太师们的抉择。此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思,同时通过抽象的意象和细腻的表达,让读者在接触到具体细节的同时,更多地沉思和反思。

两太师拼音读音参考

liǎng tài shī
两太师

hé yì shì, sài wài méng chén zǒu tiān zǐ.
和议是,塞外蒙尘走天子。
hé yì fēi, jūn qián hán shǒu sòng tài shī.
和议非,军前函首送太师。
yì hé shēng, yì zhàn sǐ.
议和生,议战死。
shēng guó chóu, sǐ guó chǐ.
生国仇,死国耻。
liǎng tài shī, jìng shuí shì?
两太师,竟谁是?


相关内容11:

兀术走

佩之惠笋干自称玉版老师谓原博冬笋为吴山少

予素不善饮文明诗来有西涯烂醉欲人扶之句且

黄耳冢

拟古(四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王世赏席上题林良鹰熊图
    坡陁连延出林麓,孤鹰盘拏熊蹜伏。金眸耀日开苍烟,健尾捎风起平陆。由来异物乃同性,意气飞扬两......
  • 葵轩歌
    昔君种葵吴门东,南风五月花茸茸。年年走马看花去,君家有酒如花红。今君种葵荆山下,五月开花还......
  • 和若虚郎中赠行韵
    赤日黄尘马倦行,石桥山店有官程。城头路尽千峰隔,袖里诗来两腋清。蝉杂柳风秋渐远,鹤翻松露夜......
  • 赠唐师善父
    唐君天目住,诗律有唐声。父子同机轴,江湖识姓名。秋风吹破屋,夜雪洒寒檠。自说贫如许,儒官误......
  • 晓意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南山忽入几,相对各老苍。我老几何年,山曾见......
  • 重过蜀山徐幼文隐居
    怜君旧隐此林间,一去神京未得还。独客重来多白发,故人不见只青山。岸前古树曾维艇,雪后高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