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皇甫冉
2025-07-18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唐代  皇甫冉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作者简介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翻译及注释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东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诗词中文译文:
台头寺的愿上人院里有一棵古老的松树,我和赵八员外、裴十补阙一起写了这首诗。

细小的草也长得很高,秋毫细小而又美丽。
等到天空的日光普照下来,还有谁会再住在这里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静宁谧的景象。诗人在台头寺的愿上人院里,看到一棵古老的松树,被它的高大和独特之处所吸引。诗人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一起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这棵松树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细草高耸、秋毫细小来形容松树的壮丽和美丽,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诗人提问,当干霄的阳光照耀下来时,是否还有人会选择居住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细草、秋毫和古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和美丽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之情。诗人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以宁静、深思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思。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从而引发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思考。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拼音读音参考

tái tóu sì yuàn shàng rén yuàn gǔ sōng yǔ zhào bā yuán wài péi shí bǔ quē tóng fù zhī
台头寺愿上人院古松…与赵八员外、裴十补阙同赋之

xì cǎo yì quán gāo, qiū háo zhà kān bǐ.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jí zhì gàn xiāo rì, hé rén fù jū cǐ.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


相关内容11:

和考功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宅之作(以下六首一作卢纶诗)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罢官学道)

张建封大夫奏系为校书郎因寄此作

送萧献士(一本题下有往邺中三字)

送陆潜夫往茅山赋得华阳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献薛仆射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翻遣脱荷衣。家中匹妇空相笑,池上群鸥尽......
  •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
    江城闻鼓角,旅宿复何如。寒月此宵半,春风旧岁馀。徒云资薄禄,未必胜闲居。见欲扁舟去,谁能畏......
  • 古歌
    北邙不种田,但种松与柏。松柏未生处,留待市朝客。...
  • 登栖霞寺塔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
  •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登歌奠币
    四时有典,百事来祭。尊祖奉宗,严禋大帝。礼先苍璧,奠备黝制。于万期年,熙成帝系。...
  •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皇纲归有道,帝系祖玄元。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圣后趋庭礼,宗臣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