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8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宋代  苏轼  

身轻步隐去忘归,四柱亭前野约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翻译及注释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是苏轼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轻步隐去忘归,
四柱亭前野约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
水禽惊落翠毛衣。

诗意:

诗人苏轼在游览文与可洋川园池时,来到了过溪亭。他身轻步隐,不知不觉地走过去,忘记了自己的归路。在四柱亭前,他看到了野趣盎然的景色。突然,他恍然大悟,笑了一声。这时,水中的禽鸟被惊动,掉落了翠翎。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色,体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词情感流畅,语言简练,富有意境。通过“身轻步隐去忘归”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四柱亭前“野约微”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忽悟过溪还一笑”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美景中突然领悟到了什么,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最后,水禽落下的翠毛衣,更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完美点缀。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chuān yuán chí sān shí shǒu guò xī tíng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shēn qīng bù yǐn qù wàng guī, sì zhù tíng qián yě yuē wēi.
身轻步隐去忘归,四柱亭前野约微。
hū wù guò xī hái yī xiào, shuǐ qín jīng luò cuì máo yī.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相关内容11:

和林子中待制

峡山寺(传奇所记孙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

雪诗八首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尽従尘埃中,来对冰......
  •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
    丱妙侍侧,两髦丫分。歌舞寿我,永为欢欣。曲终栖然,仰视浮云。此曲此声,何时复闻。...
  •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二首
    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间亲疏。杯盘狼藉吾何敢,车骑雍容子甚都。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
  •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
  • 和赵景贶栽桧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时有再生枝,(颍之灵坛观,亦有再生桧。)还......
  • 戎州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自顷方従化,年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