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8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宋代  王安石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中的一首。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客东来欲试茶,
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
知有蔷薇涧底花。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与来访客人的对话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间景象。诗人与客人相约东来一同品茶,但他感到疲倦,于是倚靠在松树和岩石上歇息。突然间,一阵幽香随风飘来,诗人知道这是蔷薇花开放的信号,它们隐藏在涧底。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中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与客人在山林中共同品茶,显示出友谊与共享的氛围。作者通过描绘诗人的疲倦和倚靠的动作,增加了诗意中的亲近感和真实感。随着蔷薇花的暗香飘来,诗人与读者都能感受到一阵清新的芬芳,这种美妙的气息与山林的宁静相得益彰。蔷薇花隐藏在涧底,象征着美丽和纯洁的事物常常被埋没在深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欣赏。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它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感受到的香气,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它也传递了一个哲理,即美好的事物往往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只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发现。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山水画面,给人以深思和美的享受。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xióng bó tōng zì dìng lín guò wù zhēn èr shǒu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yǔ kè dōng lái yù shì chá, juàn tóu sōng shí zuò yī xié.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àn xiāng yī zhèn lián fēng qǐ, zhī yǒu qiáng wēi jiàn dǐ huā.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相关内容11:

草堂

自喻

葛郎中挽辞二首

试院中

与僧道升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
    穆王得八骏,万事得期修。茫茫万载间,复此好远游。车轮与马迹,此地亦尝留。想当治道时,劳者尸......
  • 春山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归时始觉远,草蔓已......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系身高处本无心,万窍鸣时有玉音。欲作镆耶为物使,知君能笑不祥金。...
  •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
  •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二——御沟
    渺渺金河涨欲平,数支分绿报清明。常萦辇路漂花去,更引流杯送酒行。静见金舆穿树影,清含玉漏过......
  • 送吴仲庶出守潭州
    吴公治河南,名出汉廷右。高才有公孙,相望千岁後。平明省门开,吏接堂上肘。指撝谈笑间,静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