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0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

宋代  梅尧臣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
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都车马苦飞霾,
南国桅帆喜过淮。
船背插旗风自展,
沙头迎浪雪相排。
白鱼已荐糟增味,
红稻新炊粟厌怀。
定似谢公吟远岫,
钱塘应合有高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梅尧臣从东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乘船经过淮河进入杭州的情景。诗人首先描述了东都的车马喧嚣和飞扬的尘霾,形容了东都的繁忙和拥挤。然而,当他的船只驶过淮河进入南国(指杭州)时,他看到了南国的热闹景象,船上的旗帜随风展开,码头上的人们迎接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从东都到南国的喜悦之情。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国的美食和景色。他提到了白鱼已经被糟腌起来,增添了美味;红稻刚刚煮熟的新米却让他感到厌倦。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在东都已经品尝过各种美食,对于新鲜的红稻却显得不那么新奇。最后,诗人以谢灵运(即谢安)吟诗于远山的景象来比喻自己,认为他在钱塘(即杭州)应该也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有适合吟诗的高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从东都到南国的旅途和心情变化。东都的车马喧嚣和飞扬的尘霾与南国的桅帆和波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从繁忙拥挤的城市进入自然宁静的南国时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南国的美食和景色,展示了南国的独特魅力。

诗人最后以谢灵运吟诗于远山的景象来自比,表达了他希望在南国的钱塘也能找到一个适合吟诗的高斋,表现了他对文学和清静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东都到南国的旅途和心情变化,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南国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感染力。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yī yùn hé háng zhōu méi lóng tú rù huái jiàn jì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

dōng dōu chē mǎ kǔ fēi mái, nán guó wéi fān xǐ guò huái.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
chuán bèi chā qí fēng zì zhǎn, shā tóu yíng làng xuě xiāng pái.
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
bái yú yǐ jiàn zāo zēng wèi, hóng dào xīn chuī sù yàn huái.
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
dìng shì xiè gōng yín yuǎn xiù, qián táng yīng hé yǒu gāo zhāi.
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相关内容11: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寻有诗见贶依

较艺将毕和禹玉

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

依韵和子聪见寄

逢王公慥太博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吊石曼卿
    前时京师来,对马尝相揖。埃尘正满衢,笑语曾未及。虽然恨莫亲,往往闻风什。星斗交垂光,昭昭不......
  •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蔡紫微君谟同在阁下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
  • 文惠师赠新笋
    刘累死,龙不驯。世间士,不识真。有真物,实去人。或在山,亦隐鳞。或多孙,出水滨。奋雷轰轰万......
  • 韩子华遗冰
    六月侍臣方赐冰,我赋得之从友朋。开盘一见水玉璞,置坐百步无青蝇。热肤收汗起疹粟,不有消渴同......
  • 传神悦躬上人
    握中一寸毫,宝匣百链金。监貌不监道,写形宁写心。古人固不识,今人或所钦。依然见其质,俨尔恨......
  • 书二客论呈李君锡学士
    我慕杜挺之,磊落高世谈。又爱王平甫,才雄天马骖。二人相议评,最重李淮南。逶迤文馆彦,委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