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泰伯庙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皮日休
2025-09-11

泰伯庙

唐代  皮日休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泰伯庙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泰伯庙翻译及注释

诗词《泰伯庙》是唐代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泰伯庙的历史与精神内涵。

诗中描述了一个有关泰伯庙的故事。据传,周武王时期泰伯被封为大司马,但他却辞让给自己的弟弟盘庚,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然而,后来的历史中,由于一些原因,泰伯与盘庚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庙祠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诗中的“一庙争祠两让君”指的就是泰伯与盘庚的辞让之举,他们让位给对方,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使得两个庙祠都争相祭祀。

“几千年后转清芬”意指多年过去后,泰伯庙重新焕发出了清香的气息,这是对泰伯庙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发扬的肯定。尽管在当时有人质疑泰伯的辞让行为,但历史的长河洗涤了故事的尘埃,使得泰伯的高尚品德得以展现。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表达了泰伯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扬,没有人敢质疑他的道德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伯庙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表达了对泰伯高尚品德的赞颂和对历史价值的重新发现。尽管在泰伯时代有人对他的行为心存疑虑,但多年后,人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泰伯的辞让之举产生了深刻的认同。这种对高尚品德和道义的赞颂,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崇尚仁义道德的精神。

泰伯庙拼音读音参考

tài bó miào
泰伯庙

yī miào zhēng cí liǎng ràng jūn, jǐ qiān nián hòu zhuǎn qīng fēn.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dāng shí jǐn jiě chēng gāo yì, shuí gǎn jiào tā mǎng zhuō wén.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相关内容11:

寒女行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孤园寺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罩

送谢石先辈归宣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结为日月精,融作天......
  • 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梦入琼楼寒有月,行过石树冻......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毛公坛
    古有韩终道,授之刘先生。身如碧凤凰,羽翼披轻轻。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势可倒五岳,不唯鞭......
  • 添酒中六咏·酒池
    万斛输曲沼,千钟未为多。残霞入醍齐,远岸澄白酂。后土亦沈醉,奸臣空浩歌。迩来荒淫君,尚得乘......
  • 渔具诗·罱
    有意烹小鲜,乘流驻孤棹。虽然烦取舍,未肯求津要。多为虾蚬误,已分笑。寄语龙伯人,荒唐不......
  •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
    明真台上下仙官,玄藻初吟万籁寒。飙御有声时杳杳,宝衣无影自珊珊。蕊书乞见斋心易,玉籍求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