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经青山吊李翰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荀鹤
2025-09-06

经青山吊李翰林

唐代  杜荀鹤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经青山吊李翰林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经青山吊李翰林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经过青山吊李翰林,
惋惜先生已逝,先生的道日新。
在青山明月的夜晚,
他是千古一位诗人。
天地虽然消磨人的骨骼,
但他的声名不依靠身体。
有人会将耒阳的坟冢移到这里,
在这里吟唱他的诗篇。

诗意: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纪念已逝的李翰林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李翰林先生的敬意和赞扬。李翰林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了千古的文人。诗中提到,尽管天地会使人的骨骼消磨,但李翰林的声名却不会受到身体的限制。诗人还想到,有人会将李翰林的坟冢从他原本的地方移到这里,这是为了纪念他的杰出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翰林的敬意。作者用青山和明月来象征李翰林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将其称为千古一诗人,彰显了李翰林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声名和传世的思考,认为真正能在历史长河中留名的是人的事迹和成就,而不是肉体的消亡。最后一句诗,提到有人将李翰林的坟冢移到这里,并在此吟唱他的诗篇,寄托了对李翰林的深深怀念和纪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李翰林的敬佩和对诗歌传世的思考。

经青山吊李翰林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qīng shān diào lǐ hàn lín
经青山吊李翰林

hé wéi xiān shēng sǐ, xiān shēng dào rì xīn.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qīng shān míng yuè yè, qiān gǔ yī shī rén.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tiān dì kōng xiāo gǔ, shēng míng bù bàng shēn.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shuí yí lěi yáng zhǒng, lái cǐ zuò yín lín.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相关内容11:

乱后书事寄同志

阳羡杂咏十九首·松岭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

山居即事二首

江上与从弟话别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张舍人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杏花向日红匀脸,云带环山白系腰。莺转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
  • 题岳麓寺
    一簇楚江山,江山胜此难。觅人来画取,到处得吟看。鹤隐松声尽,鱼沈槛影寒。自知心未了,闲话亦......
  • 春日登楼遇雨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
  • 江南逢李先辈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怀才不得志,只恐满......
  • 下第投所知
    落第愁生晓鼓初,地寒才薄欲何如。不辞更写公卿卷,却是难修骨肉书。御苑早莺啼暖树,钓乡春水浸......
  • 伤病马
    此马堪怜力壮时,细匀行步恐尘知。骑来未省将鞭触,病后长教觅药医。顾主强抬和泪眼,就人轻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