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何元清韵九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炎
2025-09-07

和何元清韵九绝

宋代  王炎  

丝竹无缘在后堂,肉羞不辨出东房。
金徽弹罢惟清坐,共挹熏炉一穗香。

和何元清韵九绝作者简介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和何元清韵九绝翻译及注释

《和何元清韵九绝》是宋代诗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丝竹无缘在后堂,
肉羞不辨出东房。
金徽弹罢惟清坐,
共挹熏炉一穗香。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种寂静而幽美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炎借助丝竹声音与香炉的熏香,展示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句"丝竹无缘在后堂",描述了丝竹音乐无法传入后堂,暗示了主人与客人分隔两地,而音乐无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丝竹"象征着音乐和欢乐。

第二句"肉羞不辨出东房",以肉羞之意表达了主人与客人因别离而感到羞愧和哀伤,无法分辨东房的具体位置。这里的"肉羞"象征着感情的羞涩和难以言表的伤感。

第三句"金徽弹罢惟清坐",描绘了主人弹奏金徽琴后,留下的清寂与宁静的氛围,以及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金徽"象征着高贵的音乐和情感的流露。

最后一句"共挹熏炉一穗香",表达了主人与客人在远隔两地时,通过共同品味熏炉中的香气,以此来怀念彼此。这里的"熏炉"象征着思念和寄托情感的载体。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示了主人与客人分隔两地的思念之情。通过音乐、香炉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对远方的心灵寄托。

和何元清韵九绝拼音读音参考

hé hé yuán qīng yùn jiǔ jué
和何元清韵九绝

sī zhú wú yuán zài hòu táng, ròu xiū bù biàn chū dōng fáng.
丝竹无缘在后堂,肉羞不辨出东房。
jīn huī dàn bà wéi qīng zuò, gòng yì xūn lú yī suì xiāng.
金徽弹罢惟清坐,共挹熏炉一穗香。


相关内容11:

岁莫官舍书怀二首

寄王清之

赠刘相士

挽戚虚中

过新丰市怀古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冬日书怀四首
    客来倦捉麈,客去徐挟书。儿曹厌官冷,数问何时归。岂知庇风雨,未办蜗牛庐。老我怀百忧,又自一......
  • 黄氏三层楼
    瘦筇支我上高寒,风露凄清酒力悭。千里人邀千里月,一重楼见一重山。筵前飞雪喷焦遂,槛外行云遏......
  • 题谢艮斋画笥四首
    熟视天机日日新,无边物色尽横陈。人教巧手工摹写,粉墨何能便逼真。...
  • 病起
    羸躯方伏枕,冻骨倍加绵。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不禁腰痛楚,仍苦膝拘挛。搔抑方能定,扶持仅......
  • 春日丛桂书舍偶成二首
    檐头燕子话新晴,客里春来何似生。短榻曲肱眠未稳,好花刺眼笑相迎。生憎重碧杯中物,懒趁踏青江......
  • 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
    斑衣盭绶两光辉,和气融融洽孝慈。千载蟠桃今日熟,喜同王母宴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