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郑中丞後有人无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4

郑中丞後有人无

宋代  苏轼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後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郑中丞後有人无翻译及注释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马上胡琴塞上姝,
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
八尺英公欲燎须。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琴曲和琴师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叫郑中丞的琴师在马上演奏胡琴,但他后继无人。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苏轼表达了对艺术传承和才华流传的关切。他用此诗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琴艺和琴师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又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情感。以下是对每句的赏析:

1. "马上胡琴塞上姝":这句意味着琴师郑中丞在马上演奏胡琴,胡琴的音乐被随着风声传到了远方。胡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里象征着古老的艺术和文化。

2. "郑中丞后有人无":这句表达了苏轼对郑中丞之后没有人继承他琴艺的担忧。这是对艺术传承的反思和对文化衰落的忧虑。

3. "诗成桦烛飘金烬":这句意味着苏轼的诗已经创作完成,但如同桦木烛一样,烛花燃尽,只剩下金色的灰烬。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4. "八尺英公欲燎须":这句表达了苏轼对英公(指郑中丞)的赞美之情。"八尺"是指琴的尺寸,这里表示郑中丞在琴艺上的卓越成就。"欲燎须"指的是苏轼希望能够传承郑中丞的琴艺,延续他的才华。

这首诗词通过对琴师郑中丞的描写,抒发了苏轼对艺术传承和才华流传的忧虑和赞美。它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对个人才华的思考。同时,通过对琴曲和琴师的描绘,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老艺术的敬意。

郑中丞後有人无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jǐng wén shān táng tīng zhēng sān shǒu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mǎ shàng hú qín sāi shàng shū, zhèng zhōng chéng hòu yǒu rén wú.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後有人无。
shī chéng huà zhú piāo jīn jìn, bā chǐ yīng gōng yù liáo xū.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相关内容11:

愿君更信宿

一枝有余暖

前生子美只君是

无人巧会当时情

名章俊语纷交衡


相关热词搜索:郑中丞後有人无
热文观察...
  • 诗成桦烛飘金烬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後有人无。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 琵琶弦急衮梁州
    琵琶弦急衮梁州,羯鼓声高舞臂韝。破费八姨三百万,大唐天子要缠头。...
  • 争唱弘农得宝歌
    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
  • 马上胡琴塞上姝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後有人无。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 来趁西风十幅蒲
    举纲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 更烦赤脚长须老
    举纲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